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735)+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那我等还等什么,去官府登记,领牌子去吧。”妇人大声高呼道。

很快百姓们散开了。

然而有两个人却并没有离开,而是直接走进了米铺。

掌柜的看两人穿着绸缎做的衣裳,知道这不是权贵就是官宦,于是笑着招待道:“两位大人,可是有什么事吗?”

掌柜的知道,这两人定不是来买米的。

走进铺子里的是翰林院学士张昭和礼部侍郎冯永安,两人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的便服。

张昭看了看缸里的米,这些米成色并不差,普通的米店这些米至少要十文钱一斤,而这里仅仅三文钱一斤。还有面粉,也是细腻的精面粉,这种面粉可是要十五文钱一斤。

“掌柜的,这些米面都是从哪儿来的呀?”张昭看着眼前的掌柜。

官府设置了米铺,却不需要官府的人来经营,而是直接从民间招这种做工管店的掌柜,这在以往还真是没见过。

“贵人,您应该比小的清楚。这米啊自然是朝廷的。”掌柜的笑着回道。

“朝廷的……”礼部侍郎冯永安听到这话后笑了。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皇上这是把华江那一带收上来的税粮运到这里来卖了。

这米一看就是华江一代的长米。这些米米粒长,长得饱满,以往这些米可都是发给官员们的禄米。

现在朝廷竟然拿这么好的米作为补贴粮卖给这些贫户。

“贵人,您不是来买米的,你是来发泄不满的吧。这新政是当今皇上定下的国策,是为我们普通百姓谋福祉的。你若是有不满啊,去找官府说去,上我这店可没用。”

说完,掌柜的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出去。

第1105章 我们卖晚了

两人于是出来了。

出来后,翰林院大学士张昭便低头叹气。

一个多月前中书令苏墨被杀,半个月前前吏部尚书孙锦成辞官了,昨日礼部尚书杨东庭杨大人被撤了尚书的官职,改任西南布政使。

这一个接一个的不是辞官就是被贬去外地。

他想很快就要轮到自己了。

“张大人,你家挂在地铺的田卖出了吗?”礼部侍郎冯永安问道。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家里那些田产。

新政已经在金陵开始推行了,自己家有四千亩地,若是没卖出去,自己每年就得交四百两银子的田税钱。

这可是一大笔银子。

“去年卖出去了一部分。还有两千亩挂在地铺卖。”张昭回道。

“哦,那张大人去年卖的是多少银子一亩?”

“七两银子一亩。去年价格高点,今年已经卖不到了。现在六两银子一亩都不一定有人要。”张昭郁闷的说道。

冯永安:“是啊,我们卖晚了,楚家四年前就开始卖田,前前后后卖了几万亩,那个时候是八两银子一亩,老百姓们都抢着买。现在便宜百姓们反而不买了。”

说到此,冯永安唉声叹气,早知如此,自己就要早点卖。

现在这田价降的他每天都心疼。

“这就是新政啊,冯大人……这朝廷啊,早就变天了。我等将田卖给百姓已经很难了,金陵能买得起田产的百姓这几年都买了。”张昭无奈回道。

“那我们就只能把这田卖给朝廷了,听说皇上昨日有了旨意?金陵的田五两银子一亩,愿意卖的,朝廷全部买了。”

“是啊,新政一来,我等有不少田产的官绅若不卖田以后就得按一百文钱一亩田每年,交田税银。”

“若只是交这么多田税银子也就算了。关键是朝廷设的这些官铺,卖补贴粮。直接扰乱了粮市行情,导致粮价大跌,甚至以后粮市还可能卖不出去。”

“我们若不卖田,按一亩田每年产粮食两百斤算,除去分给佃农的一半,就只剩一百斤了。以前一百斤粮市可以卖个八百文钱。这新政试行后呢,就只能卖个两三百文钱,甚至可能卖不出去,只能给家里牲畜吃。而且每年还得给这亩田交一百文钱的田税钱。这样算,这田产啊已经不值钱了。拿在手里就是烫手山芋。”

两人一边走一边抱怨。

——

皇宫。

顾瑶召见了丞相马伯恩和金陵城新任知府司马煊。

两人进来后,顾瑶让宫人端来了水果和点心。

君臣一边吃一边商议国事。

“司马煊,这金陵城新政推行还顺利吗?”顾瑶问。

现在她就管两件事,军务和新政。

“回皇上,自上月金陵推行新政后,目前没有人到衙门里来闹事,挂牌的田地有一万多亩了。”

顾瑶点了点头,对这个速度还算满意。

金陵很大,不仅是金陵城还包括下面的九个县。

而金陵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的田地有至少六成都是皇亲国戚、权贵乡绅的。老百姓的田要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