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609)+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他们进了酒铺后没有喝酒,而是支走了酒铺里几个干事的店家和伙计,然后关上了大门。

大伙围着一张桌子坐着,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

“梁大人,现在该如何是好啊。这岳将军不见咱们,可见岳家也是不会站出来反对皇上要推行的新政。”张昭唉声叹气道。

这新政要真推行,那他张家一年就要交上千两银子的田税,他一个五品官,一年的俸禄也就这么多,这俸禄都得拿去交税了。

梁友亮眉头紧蹙,道:“眼上咱们也没有办法了,岳家不反对,楚太傅更是连朝会都不参加。我们若再公然站出来反对,只怕会惹得皇上大怒,到时候可就真的丢了爵位,丢了官职。”

梁友亮算是看明白了,那些手掌重兵的武将们不站出来反对,他们这些人反对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要我说,咱们先观望,这新政反正要先试行三年,说不定试行就失败了,那些地方乡绅可有的是法子对抗朝廷的政策。”孙锦成并不认为新政能推行成功。

“只能这样了,咱们走一步看一步吧。”

——

顾瑶中午没吃饭,睡一觉醒来后召见了中书令苏墨。

苏墨此刻神色憔悴,看起来好像许久没好好休息过。

“苏爱卿,这是病了吗?”顾瑶见到苏墨后,问道。

“回皇上,臣没有生病,只是这几日晚上总睡不好。”苏墨实话答道。

“是担心你的儿子和女婿吧。”顾瑶不用猜也知道原因。

苏墨,“让皇上见笑了,这为人父母的,总是替儿女操心啊。”

苏墨长叹了一声。

“不只是你,朕也担心。但这新政总要有人去推行,朕之所以让你的儿子、女婿去,是因为朕找不出更信任的人了。苏爱卿啊……这新政若推行不下去,我大越国风光不过百年,就会亡国,到那时朕的子孙后代怕也会像胤王朝灭亡时那样被人屠戮殆尽。”

第913章 不想大越也走胤王朝的老路

“皇上,您这说的,大越国在您的治理下,现在是兵强马壮,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怎么会只有百年风光呢。”苏墨回道。

“那爱卿以为胤王朝为什么灭亡。胤王朝曾经可是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强大王朝,可强盛期也不过一百来年,后来便逐渐衰落,直到灭亡。”

苏墨顿住,此刻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

“皇上,这王朝衰落也是天命啊。”苏墨感叹道。

顾瑶却摇了摇头,道:“什么天命,苏爱卿说得太玄乎了。不过是因为胤王朝中期,百姓的土地都被大户们兼并了去,百姓们渐渐没有了地,都变成了佃农。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这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权贵乡绅以及皇室宗亲还在不断的敛财,最终导致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开始造反,那些手里有兵的将军则趁此机会开始兵变。这样以来,胤王朝自然就亡了。”

“朕不想大越国也走了胤王朝的老路,更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落个被屠戮殆尽的下场。所以朕才一定要推行这田亩新政,还地于民。”

苏墨沉默了。

皇上一口一个子孙后代。

可是若他日登基的大皇子,那这大越国将来真落个凄惨的下场,被屠戮的可就不是什么顾家的子孙了。而是他苏墨的子孙后代才对。

他想了一下,回道:“皇上,臣定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推行这田亩新政。只是眼下,臣有些不明白,皇上为何要让大户们交一百文钱一亩的田税。这历朝历代确实没有一部分人交粮,一部分人却要交银子的田税政策。”

“这个爱卿想不明白吗?朕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大户们因为田税多,而卖掉手里的地。如此才可还地于民啊。”

“那皇上为何觉得大户们就一定会卖地?这一亩田一年可产粮食两百五十斤,大户们将地租给佃户,除去分给佃户的粮食,他们至少一亩地能得一担粮,现在一担粮可卖至少六百文钱,一百文钱用来交税,还是赚的呀。”

苏墨怎么算都觉得这留着田更划算。

顾瑶笑了笑,回道:“那如果粮价大跌,一担粮只能卖两百文钱,甚至卖不出去呢。”

苏墨懵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一担粮只能卖两百文钱的,就算是最差的碎米,一担也要四百文。

“皇上,您这说笑了,这大越自建国以来,还没有过这么低的米价呢。若米价真这么低了,那买那么多田就确实没必要了。”

顾瑶转了转手里的笔,回道:“我大越现有良田可能已经超过了七亿亩,平均到每个百姓名下有差不多五亩地,一两亩地就能养活一个百姓,那为什么粮价还这么高。按理说供过于求,粮食应该卖不出去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