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一系列政令下来,那田产价格就会大降,现在一亩良田可卖个十两银子,将来可能就是四五两,甚至二三两了。所以将军不如将田地卖掉。换成银子,拿银子去各地购买矿山、铺面,宅子,甚至还可以投银子在江南地区开设织造坊。”
楚渊紧蹙眉头。
他没有立即回白石老人的话。
此事涉及到楚家的未来。
他必须谨慎。
在历朝历代,将银子换成田地都是包赚不亏的买卖,但这田亩新政若真实行成功了,田产价格大降,那自己家里这么这么多田,可就是亏了老本了。
楚渊细细想后,再次看向这位白石先生,道:“先生的话,在下回去后,会仔细考虑。今日有些晚了,我安排属下送您回去。”
第905章 朝廷告示
顾瑶来到了内务府。
内务府位于皇宫西北面,是掌宫廷事务的衙门,一些皇家的资产也由内务府在打理。
内务府总管张涛今年四十八岁,是前年上任的。
见到皇上后,张涛赶紧弯腰行礼,道:“臣拜见皇上。”
“朕今日来是想看看皇家赏赐出去的田宅有多少,你把往年记录的册子都找来。朕要一一查看。”
顾瑶知道皇家原本有地三百万亩,高祖皇帝登基为帝时就有了。
但后来两代先皇将这些田地分赏出去不少,有的赏给了皇亲国戚,有的赏给了王公大臣。
到如今只剩下一百万亩了。
“皇上稍等,臣这就去找来给皇上查阅。”
内务府总管张涛赶紧叫上了两个属下陪自己一起进了库房。
约半刻钟后,他出来了,手里捧着十几本册子。
“皇上,都在这儿了。”
顾瑶拿起其中一本,看里面的记录,然而看着看着,她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皇上,可是这册子有没什么问题吗?”张涛见皇上眉头紧锁,好像龙颜不悦,赶紧问道。
他是两年前才当这个内务府总管的,这些登记册可不是他写的。
顾瑶没有接话,而是快速地看这些册子,看完一本又一本。
看完之后,顾瑶无语了。
她发现有两百万亩田地,竟然都被两代先皇赏出去了。
高祖皇帝更是豪气,给他的几个儿子,现在的那些王爷府各赏了十万亩田。还有出嫁的两位嫡出公主,新城公主和太和公主,也各陪嫁了五万亩田。
其他的一些王公贵族也赏了不少,一赏就是几千亩上万亩田。
这些田大多在金陵,以及金陵附近的几个州郡,包括同州。
“张涛,这皇家还有一百万田产,你给朕列个单子,这些田都在哪些地方,现在由谁在打理?”
“臣遵旨。”
“还有,从下个月起,给宫里所有宫人、侍卫们涨一成的俸银。”
顾瑶记得在宫里,二等宫女,一个月的月俸只有二两银子,一等宫女也不过三两银子,确实有些少了。
“臣记住了,下月就按皇上吩咐的办。”张涛拘礼回道。
顾瑶轻叹了一声。
作为君王,她要操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很多时候她都顾及不到这些小事。
不过眼下确实有个大麻烦。
这田地最多的是这些皇亲国戚,比如高阳王府估计有几十万亩田地。
这些人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新政的推行。
——
同样的时间,金陵城几个街口。
百姓们纷纷围在了官府平日里贴告示的告示墙前。
百姓们都看着告示上的文字,有些人不识字,但也围了过来。
“上面写的什么呀?”一位不识字的妇人问道。
很快有人便读出了告示里的内容:
(圣上特谕,告知万民。自元祐六年起,三地(杨州、泸州、同州,将试行田亩新政。)新政第一条:凡我大越国内所有田地、一律挂牌、登记。第二条:所有挂牌的田地均需缴纳田税,少缴或者不缴者,官府按律处罚。第三条:阻拦官员推行新政,组织他人暴乱反对新政实施者,均以抗旨不遵罪论处……)
第906章 新政可是好政策
(第十条:每户按人口数缴纳田税,人均不足五亩地的人家,按四十税一,每亩每年地征收六斤粮食。人均超过五亩地的人家,每亩每年征收一百文田税钱。前者只征粮食,后者只征税银。第十一条:女子自出生日起计入家庭人口数,不论其是否出嫁,均算作娘家人口……)
告示念完了,然而大多数老百姓都是云里雾里。
“这是什么意思啊?”一位大爷大声的问道。
这朝廷的告示写的高深莫测,他们这些字都认不得的老百姓根本听不懂。
这时一位教书的儒生站了出来,解释道:“乡亲们,这告示的意思是,朝廷要实施田亩新政。所有田地以后都要挂牌子,登记家主的信息,你家挂牌了多少田,就得纳多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