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说完,百官们齐声回道:“臣等谨遵皇上教诲。”
“好了,户部已经率先给了朕一个满意的年终总结,其他五部也在七日里把去年你们做过些什么,有哪些成就和不足写成奏本,呈递给朕。”
这叫年终总结报告,是一些企业每年年底都要做的。
但在这古代王朝,似乎没有这样的习惯。
“臣等遵旨!”其他五部的尚书同时站了出来,回道。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吏部右侍郎谢远。
他走出来后,回头了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司,吏部尚书孙锦成。
孙尚书朝这位下属点了一下头。
随即谢远行了个礼,看着大殿上的君王,说道:
“皇上,臣记得丞相已有四个多月没来参加早朝了,我等都挂念着丞相,不知丞相身子如何,何时能回到朝堂?”
听到这话,顾瑶瞬间皱起了眉。
他看着这个吏部侍郎,这个人平日里并不怎么发言,上本奏书也少,但却在此刻突然提起了丞相。
很是突兀。
虽然有些不悦,但顾瑶还是回道:“朕允许丞相长期休养,尔等若挂念丞相,可去相府看望他。”
得到这个回复,谢远并不是满足,他还想说什么,但发现自己不知如何问下去,怕再问会惹得皇上不高兴。
他退回了自己的位置,随后又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头孙大人。
发现孙尚书还没有站出来后,他也就沉默了。
第743章 决不能让政事堂再进一个外人
朝会持续了约一个时辰。
下朝后,苏墨和自己的亲家礼部尚书杨东庭走在了一起,一会儿后,他曾经的下属吏部尚书孙锦成也过来了。
三人一起离开了皇宫。
但本该去三省六部衙门里办差的三人,却转身坐上了一辆马车,来到了距离皇宫外约十里远的一家茶舍。
三人选了最安静的一个包间,周围七八丈都没有其他客人。
落座后,吏部尚书孙锦成率先开口道:“苏兄,皇上看来是要重用马伯恩呀,这梨园可不是普通的宅院,那园子可是高祖皇帝下令修的,修好后,只给几位外使住过,后来就一直空置,文皇帝都不舍得将这园子赏赐出去,当今皇上却随手就赏给了马伯恩。”
“是呀,这梨园据说是高祖皇帝花了不少银子修的,里头用的木材都是最好的。”杨东庭接话道。
说实话,这样好的园子,他也眼红,他的平宁伯爵府都没有这梨园一半大。
苏墨看着两位同僚,他笑了笑,道:“皇上看中马伯恩是正常的,马伯恩让国库里源源不断的有银子流入,朝廷正需要银子打仗呢,马伯恩算是立了大功。”
“那我们可怎么办?”孙锦成再道。
丞相生病,几个月不能上朝,想必丞相时日无多了,到时候皇上定会在选人进入政事堂做参政,而身为六部尚书,他们几个都是有机会的。
但现在皇上看中马伯恩,他未来进政事堂的希望就很小了。
杨东庭看出了眼前这位吏部尚书孙大人的心思,他哈哈一笑,道:“孙老弟,我们当然是办好自己的差事,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苏墨抿了一口茶,他低头不语,脑海里在想着当下的局面。
皇上突然如此高调的褒奖户部,甚至将梨园也赏给了马伯恩。
这表面看是皇上看重马伯恩,但实际应该是皇上想要趁机收拢势力。
马伯恩是丞相推荐上来的,丞相已经病入膏肓,但丞相一派的势力却遍布朝廷上下,皇上这么做,是想要将丞相一派的势力都掌握到她的手里。
想到这一点,苏墨蹙紧了眉头。
“苏兄啊,看来咱们也得防着这个马伯恩了。”杨东庭见这位亲家不回话,忍不住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想自己已经五十岁了,为官二十多载,也当了八年的礼部尚书,按资历,目前六部尚书当中自己是经验最丰富,资历最老的,若皇上在选人进政事堂,按理说应该轮到自己。
但这个马伯恩突然出头了,自己进政事堂的希望就小了许多。
苏墨看着这位亲家,他笑着拍了拍杨东庭的肩膀,道:“亲家,马伯恩想进政事堂,没有那么容易。”
政事堂现在是他主政,已经有一个于长林不是自己船上的人了,他决不能让政事堂再进一个外人。
按照他的计划,若丞相去世,他会力推自己的亲家杨东庭上来,杨东庭论资历,论经验都在马伯恩之上,且只有他上来了,这以后的政事堂才真正的是自己做主。
第744章 再临相府
下朝后,顾瑶拒绝了几位官员的求见,她没有回南书房,而是回到寝宫里换了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