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唐朝我成李承乾太子妃(332)

作者:凤傲雪 阅读记录

房凝雪站在书房窗前,手中纸张被夜风轻轻掀起一角。那上面的符号与她曾在古墓中见过的极为相似,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秘密。她缓缓将纸折起,放入袖中,转身朝门外走去。

“沈墨。”她低声唤道。

暗影中,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属下在。”

“召集工部、太医署、以及各国学者,明日辰时三刻,于东宫议事厅集合。”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要开始真正的合作了。”

沈墨点头应命,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之中。

——

次日清晨,东宫议事厅内已聚集了数十人。大唐工部主事、太医令、国子监博士,还有来自波斯、大食、新罗、吐蕃等地的学者与工匠,济济一堂。

李承乾端坐上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房凝雪身上。

她缓步上前,展开手中的图纸:“诸位,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大唐的学生正在走出国门,学习他国技艺;而如今,我们也必须敞开大门,让世界看到大唐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力量。”

她抬手指向墙上的一幅图卷:“这是我们即将推动的第一项计划——科技合作深化。目标领域有三:航天、医学、信息技术。这三项,皆为未来之基石。”

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尤其是几位年长的大臣,脸上写满了疑虑。

房凝雪仿佛早已预料到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我知道,有些人担心技术外泄,也有人质疑这些领域是否值得投入如此多资源。但我要说的是,闭门造车终将落后,唯有开放交流,才能真正强大。”

她顿了顿,环视全场:“我提议成立‘大唐国际研究院’,由大唐主导,联合各国科研团队,共享知识、共克难题。工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太医署牵头医学研究,而信息方面,则由国子监与西域商队合作,建立一套更高效的通信系统。”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一名吐蕃学者皱眉道:“太子妃所言甚远,但我们该如何确保彼此信任?毕竟,各国之间并非毫无猜忌。”

房凝雪微微一笑:“信任,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行动建立的。我会设立一套严格的保密机制,同时建立透明的成果共享制度。每项研究成果,都会标注参与方,确保公平公正。”

波斯学者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那么,具体如何实施?”

房凝雪示意身后的侍女取来一叠纸张,分发给在场众人:“这是初步的合作框架。每个项目都将设立联合管理小组,由大唐官员与外国代表共同组成,决策权对等。每月召开一次成果汇报会,所有进展公开记录,若有争议,可提交仲裁委员会裁决。”

大食学者沉吟片刻,点头道:“这个模式,值得一试。”

李承乾此时开口:“本宫也会亲自监督此事,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若有任何一方违背协议,大唐将不再提供合作机会。”

此言一出,众人心头一震。

合作,不再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有了制度保障的正式机制。

——

数日后,第一批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在长安城南,一座崭新的研究院拔地而起。高墙之内,工匠们忙碌不休,建造着用于天文观测的塔楼、试验药剂的实验室,以及专门用于计算和记录的机关室。

波斯学者阿卜杜拉带领一支队伍,着手改进大唐的星象仪,使其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天象变化。他们带来了自己国家的天文图谱,并与大唐的历法进行比对,试图找出其中的异同。

而在医学馆中,新罗的医者带来了一种奇特的草药,据称能治疗寒热交杂之症。太医署的人起初半信半疑,但在试验中发现其确实有效,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与此同时,房凝雪还特意设立了“信息传递”专项组,尝试将火药信号、鸽子传书、驿站快马等方式结合,打造一套全新的信息传输网络。

——

然而,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某日,一位大食工程师在调试一台新型水力机时,突然提出异议:“这项设计原本是我族祖传的,为何要归入大唐名下?”

房凝雪闻讯赶来,冷静地问道:“你说的是哪一部分?”

工程师指着图纸上的一处结构:“这一部分,是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技术,从未对外公布。”

房凝雪仔细查看后,点头道:“你的贡献会被单独标注,并注明源自大食。大唐不会贪他人之功。”

她随即下令修改记录,并邀请该工程师加入评审委员会,让他亲自监督自己的成果是否被正确使用。

这一处理方式赢得了工程师的信任,也让其他外国学者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