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唐朝我成李承乾太子妃(317)

作者:凤傲雪 阅读记录

远处,灯火点点,宛如星河落人间。

她轻声自语:“谁毁谁救,时间会证明一切。”

忽然,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

她猛地回头,只见一道黑影正从屋顶掠过,朝着皇宫方向疾驰而去。

房凝雪瞳孔微缩,随即唤来赵子昂:“派人盯住皇宫方向,今晚,恐怕有人要动了。”

赵子昂立刻领命而去。

房凝雪则缓缓坐下,提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落地。”**

她抬头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满庭院。

下一刻,一阵狂风突起,吹灭了屋内的烛火。

黑暗中,一只飞鸟掠过屋檐,投下一道长长的阴影。

房凝雪静静坐着,不动如山。

直到远处传来一声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第190章 保障制度制定

夜色深沉,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房凝雪静坐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密信。她目光微敛,指尖轻轻摩挲纸张边缘,片刻后缓缓将其折起,放入袖中。

门外传来轻叩声。

“进来。”她淡淡道。

赵子昂推门而入,神色凝重:“太子妃,洛阳那边传来消息,裴元青曾在城西的‘聚贤楼’与一名神秘人会面,身份尚未查明。”

房凝雪微微颔首,并未露出惊讶之色:“他不会轻易消失,也不会甘心失败。”

赵子昂迟疑了一下,低声道:“长安几大门阀已经开始串联,准备联合抵制新政。他们担心一旦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百姓不再依赖他们的施舍,便无法再控制地方。”

房凝雪嘴角轻扬,语气平静:“他们怕了。”

赵子昂皱眉:“那我们要如何应对?”

房凝雪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远处灯火稀疏的长安城,声音冷静而坚定:“让他们跳吧。越乱越好。”

---

次日清晨,东宫议事厅已聚集了礼部、户部以及几位民间学者。众人皆知,今日将围绕《大唐社会保障试行条例》展开最终讨论。

房凝雪步入厅中,一身素雅长裙,神情从容。

“诸位大人,昨日草案已呈交朝廷,今日请诸位前来,是为完善细节。”她环视众人,目光落在礼部尚书身上,“请尚书大人先讲讲昨日朝堂上的反应。”

礼部尚书拱手道:“回太子妃,多数官员对新政持观望态度,但也有不少保守派反对,认为祖制不可轻改,且财政恐难支撑如此庞大的支出。”

房凝雪点头:“这正是我们今日要解决的问题。”

她抬手示意,侍从立刻将一叠厚厚的资料分发给在场众人。

“这是本宫亲自整理的三地试点调研结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三大核心问题。”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行数据道,“以长安为例,孤寡老人占总人口的八成以上,其中七成无亲族赡养;医馆就诊率不足三成,原因多为无力支付诊金;而因灾荒或战乱失去生计者,仅去年一年就超过万人。”

众人看着手中的数据,面色各异。

一名老臣皱眉道:“即便如此,朝廷若全面承担这些责任,恐怕难以承受。”

房凝雪微笑:“所以,我提议采用‘官民共担’模式。”

她继续解释:“由朝廷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如‘惠民司’,负责执行和监管。同时鼓励地方富商乡绅捐资共建,朝廷可给予相应封赏,如赐匾、免税等激励措施。此外,建立独立审计机制,防止贪腐,确保每一分银两真正落到百姓手中。”

此言一出,厅内一片哗然。

有官员低声议论:“此举虽能缓解财政压力,但若管理不善,反而助长贪腐。”

房凝雪目光一冷:“若有贪腐者,按律严惩,绝不姑息。”

她顿了顿,又道:“另外,我已命户部拟定详细预算,初步估算三地试点所需银两,将在半年内由朝廷拨付,后续则通过民间捐助与税收调节维持。”

户部侍郎翻阅着手中的奏折,眉头渐渐舒展:“若真能落实,倒是一个可行之策。”

礼部尚书沉吟片刻,点头道:“太子妃思虑周全,老夫愿意支持。”

其余官员见状,也陆续表态赞成。

唯有一名年迈老臣仍持反对意见:“朝廷不是慈善之主,若事事都管,百姓岂非愈发懒惰?此风一开,恐动摇国本。”

房凝雪淡然一笑:“老大人所言极是,但若百姓连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谈何勤勉?试问,若你的亲人病重却无钱医治,你会希望谁来伸出援手?”

老臣一时语塞。

房凝雪继续道:“国家强盛,不在兵戈,而在民心。若百姓安居乐业,自会勤勉劳作,社会方能稳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