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便谢过了朱皇后,脚步轻快地走了。
大尚宫知道这事儿之后,也觉唏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她觉得这是件好事:“弘文馆和国子学里其实有不少女学士,才学也不逊色于那些男学士,只是同等的条件之下,朝廷取士,多半都会选择男子,而将女子弃置不用,生生耽误了她们。如今有个机会进入宫廷授课,未尝也不是个机会。”
朱皇后与大尚宫达成了共识,接下来的事情便推动得快了。
内庭从弘文馆、国子学和秘书省当中分别拣选了五位——共计十五位女学士,进宫来为后妃、女官乃至于宫人们授课,时间倒是不长,姑且算是一个尝试。
朱皇后专程吩咐下去:“学士们是以老师的身份入宫授课的,内庭宫嫔不得骄矜作态,更不得仗势凌人,若是有动静传到我耳朵里,绝不姑息!”
几个位分低微的宫嫔不露痕迹地瞥了德妃一眼。
贤妃眼观鼻、鼻观心。
德妃深以为然地附和一句,环视周遭,趾高气扬道:“没错儿,不止皇后娘娘,我也会盯着你们的!”
超绝钝感力。
朱皇后:“……”
其余人:“……”
第36章 皇后薨逝了,是吗?
才刚过完清明,韩王府就收到了德妃使人送来的帖子。
这还是圣上的提议。
德妃起初还有点犹豫:“我毕竟是晚辈,先前同韩王妃又没什么私交,发帖请人,是不是不大合适?”
韩王妃是圣上的叔母,尤其时下宗室凋零,除了年节之外,也只有太后娘娘和朱皇后才有那个身份请她进宫来说说话。
德妃倒也不是不能请,只是从前没有过这样的旧例,第一次总是叫人忐忑。
她才刚通过清明宫宴跟韩王府和费氏夫人建立起一点精神伙伴的关系,有点担心这么做会伤害到那种纯粹的情谊。
圣上就说:“亲戚之间有来有往,都是走动得多了才亲近的,再则,又不是敲定了日子请叔母进宫,看她什么时候方便也就是了。”
他嘴上这么说,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为了讲最后一句:“清明宫宴的时候,成安身体不适,也没过来,也请她一起来坐坐,到时候叫上皇后和贤妃,一块说说话。”
德妃听他这么一忽悠,倒也觉得有理,当下点头应了,亲自提笔,很客气地写了一封请帖,使人送到韩王府去。
韩王妃收到之后不免要跟女儿说:“德妃娘娘请你也过去呢,你想去吗?”
她很尊重女儿的意愿:“要是不想去的话,就继续报病,我去跟德妃娘娘解释。”
没成想成安县主答应了:“去。”
韩王妃不轻不重地吃了一惊。
女儿这两年渐渐地大了,已经到了不怎么爱去走亲戚的年纪,先前清明宫宴那回其实也是可去可不去的,她就没去。
要是去武安大长公主府上的话,她倒是会答应——因为跟小梁娘子玩得好嘛!
只是德妃宫里边也没个要好的小伙伴啊,她怎么也答应得这么麻利?
韩王妃几乎疑心是自己听错了。
她又确定了一遍:“你真的要去?”
成安县主有气无力的,戚戚然道:“去。”
韩王妃就很纳闷儿。
为什么嘴上说要去,脸上的表情又跟被晒蔫了的茄子似的啊?
等韩王回来,她私底下跟丈夫说:“也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都在想什么……”
又盘算着说:“过几天再去吧,等她的风寒断断根儿,不然到时候进了宫,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要是有谁给染上了,怕也不美。”
韩王也应了:“就这么办吧。”
……
这天阮仁燧下学回去,却不见他阿娘,问了易女官一声,才知道是上课去了。
他提了一只小桶,打了水,去庭院里给自己种植的那两棵樱花树浇水,挨着侍弄完了,才见德妃回来。
她穿一身青色女官妆扮,胸前还抱着几本书,发无珠饰,只扎了一条红丝带,耳畔一对珍珠耳环,清丽脱俗,分外明媚。
阮仁燧跳到她面前去,大叫道:“阿娘,你这样打扮也好好看!”
德妃好像是一朵被晒得蔫了的茉莉似的,恹恹的,倒是没什么心思跟儿子说话了。
她想着自己这两日的上课经历。
昨天刚去的时候是很雀跃的,德妃自己还想呢——要是让授课的学士知道我是谁,那她肯定战战兢兢,不敢说我的疏漏和错处了!
是以德妃便乔装改扮成宫内女官的模样,寻了一位学士授课。
见了面之后,也恭恭敬敬地行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