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静妃(76)

作者:青灯 阅读记录

皇后在皇极殿一歇半个多月,这可是比徐贵妃当初还要隆盛的宠爱,历来越接近天威越有人巴结,亘古不变的道理,想当初徐贵妃得宠,徐家好几个人官运亨通,借此一批南人官员登上朝堂大舞台。皇后也就吃亏在娘家隔的太远,她父亲、兄长都是不通南人文墨的,也不愿远离家乡,但是没有关系,她是东胡人,合该像太后一样为老家人考虑的,最先求上来的就是靖王妃了。

这一次来,带上了何夫人刚刚出生的小郡主,很是晶莹剔透的一个孩子,在乳娘怀里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四处望,一时望见孟古青碧玉的耳坠子,张着小手要抱。抱起来轻飘飘的,还淌着口水。靖王妃这些日子也不好过,靖王不在京城,皇上又遇刺,外面传的沸沸扬扬说是靖王暗中下的手,听的她胆战心惊,就怕皇上真的误会,听说行刺的那些人都是死士,所幸没有查出什么,不然她真是不敢想自己这一大家子。

今儿就是专门来皇后这里旁敲侧击皇上态度的,先将靖王的功劳摆出来谈一谈,又说起她的几个孩子,他们这一家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皇上英明神武,肯定不会听信外面的谣言不信任他们了才对。孟古青一向不参与这些,可她其实跟徐贵妃毫无区别,也是一面旗子,一种符号,天生就是东胡一党,连太后都这样觉得,不替他们周全,天理都难容了,幸好皇上的‘改制’润物无声,不管是太后,还是皇后,面对‘自己人’都还敷衍的过去。

关于行刺皇上的那伙人,不清楚他是真没查出来,还是打算暂时隐忍,既然没有任何矛头指向靖王,靖王妃大可以高枕无忧,这样的回答其实模棱两可,但总比坏消息来的安抚人心。靖王妃勉强接受,既然无碍,也有心说笑了,接过小郡主面朝皇后,笑道:“十丫头还没有封号呢,虽说生来就是郡主,也得皇上亲自下旨才算,侧妃说她脸生的圆,小名就叫圆圆,大名自然留给皇后娘娘来取,也是你们母女一场的缘分。”

孟古青知道靖王妃带了何夫人生的女儿来,立刻就叫扶桑准备了一份见面礼,还是一份厚礼,说起来这可是她的干女儿,只是没有想到靖王府连大名都打算叫她来取,这可不是一般亲近了,她一时没有准备,以前也没有给小孩子取名字的经验。靖王妃看出她踌躇,直说不急,想到了再用也是一样的。

晚上赵东临过来,看她在翻书,坐去她身边,就着她的手看书问,“查什么呢?”

“今日靖王妃带着何夫人刚生的小郡主进宫,说是小郡主还没有大名,叫我给取一个,我哪有经验,这不正头疼呢嘛。”

赵东临握着皇后的手,就着闪烁的烛光看她温软的脸,有心想叫她离靖王府远一点,一时又想到皇后可是为了帮他解决问题才被迫跟靖王府走动的,指尖揩揩她的脸颊,随口道:“叫太平好了,寓意多好,天下太平,朝堂太平,就是我全部的心愿了。”

说起来,他所求的不就是太平二字吗?

孟古青回握住他的手,笑道:“这个名字好,谁的祝福都不如皇上的祝福,小郡主得了这个名字一定一生太平,也就用不着我什么了。”

其实,孟古青所求的,同样是太平二字,不过不知是她跟皇宫这个地方犯冲,还是这本就是个是非之地,想过太平日子那简直就是奢望,无事也有人要翻出点事情来做。太后将带去行宫的几位小姐接到宫里来了,说是人老寂寥,膝下空虚,喜欢小姐们热热闹闹、花团锦簇围着,对外的意思是这样的,看看皇上‘可怜’的后宫,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后宫里的一干人等更是心知肚明,常年无宠的妃嫔自然不做他想,徐贵妃有大皇子,又有蒸蒸日上的母家,地位稳固,虽然现在皇上待她不比从前,面子上的功夫还是做的。最受人瞩目的是孟古青,大家都知道皇上现在待皇后比之前徐贵妃还优容,独留她在皇极殿歇了半个月,即使后面搬回凤仪宫,皇上也半点不嫌远,晚上一定过去。

宫里突然来了几位小姐,最受冲击的就是她了,采薇跟扶桑也可急,病急乱投医,还打算将几位小姐安排去皇城最东北角的景福宫住。景福宫跟凤仪宫完全对称,可以说是除了凤仪宫离皇极殿最远的地方了,皇上没事又不往那边去,谁要是住在那里,可是比最初的凤仪宫还受冷落,孟古青打断两个丫头的奇思妙想,“你们别乱出主意,人家几位小姐又不是皇上的妃嫔,怎么能住妃嫔住的地方,那多不像话。”

采薇恨恨道:“现在还不是,以后就是了!娘娘你这是引狼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