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静妃(118)

作者:青灯 阅读记录

赵东临要将她带上南巡!得知这个消息,孟古青什么好心情都没了,郁闷地合上书,“皇上为什么突然不征讨前燕了,收复所有燕朝疆土,不是先帝跟摄政王共同的心愿吗?而且南巡带上我也不合适吧,我如今这个身份……”

“娘娘如今的身份照样贵重!娘娘若想进宫求见皇上,奴才保证没人敢拦。”可您偏要画地为牢,冯天保心里也叹,好好一对金童玉女,闹成现在这样,谁说的清呢,又道:“前燕负隅顽抗,自以为得了齐朝撑腰,咱武朝不去攻打,气数也将尽了。皇上心里自有决断,不过往南边去看看,慰问那边驻扎的军队跟百姓,不会去前线的,娘娘就放心吧。”

她担心的是去前线吗?孟古青有苦难言,也不能跟冯天保这个不能做主的人多说什么,只说想见见皇上,冯天保垂着头,却是意味深长,“皇上说了,娘娘若想去前头,随时都可以。”

孟古青一听,精神一震,特意挑了晚饭前半个时辰过去,这个时候赵东临基本处理完了前朝的重大事情,准备休息了,饭点一到,后宫肯定会有人来请,她就可以顺势告辞。再次踏足皇极殿,虽都是熟悉的面孔,却没有了之前丝毫的殷勤,孟古青虽不在意这个,多少也有点物是人非之感,他还口口声声他们可以回到过去,到底是在骗她还是自欺欺人。

赵东临正在皇极殿的侧殿等着,看着皇后迈进殿门,在距书案五步远的位置叩拜,遏制着起身的冲动,等她拜倒在地,再亲自将她扶起来,走到一边的圈椅前双双落座。这还是第一次她在他的地盘感受到严肃、不容逾越的皇家气派,以前他从来不会叫她叩拜的,这种阶级差距所带来的被俯视感,令人气馁,孟古青突然就觉得自己是白跑这一趟了,连怎么开口都没了把握。

赵东临只是盯着皇后,他又许久没见她了,她如今对他的冷淡连刚入宫那会儿都不如,那个时候他还‘恋着’徐贵妃呢,她依然包容温柔,如今他的心里只有她,就算后宫有那么几个人,也不过权宜之计,是为了让她更早复位,也绝对不会威胁到她分毫,她怎么反而一点点的信任和耐心都不愿意给他了呢?

她就那么介意其他人吗?还是就像她曾经说的,她心里没有他,所以不管他身边有多少人,她都不在乎?赵东临眨去眼里的黯然,主动开口,“冯天保说皇后有事求见,皇后是想念皇极殿的茶了吗?喝了两杯了,实在喜欢,我等会儿叫人给你送些去。”

上茶的人听到皇上还叫前皇后为‘皇后’,倒是没有丝毫反应,孟古青却不想节外生枝,“皇上还是不要叫我‘皇后’了,不合规矩,给人听见不好,我听太后交代我父亲回去再寻几个东胡的好姑娘送到京城来,想必不久后位就会有新的归属。”

“不是我属意的人当皇后,也不过多一个摆设而已。”

这话其实孟古青不爱听,古代的这些女子大多活的没有一点自由,一生苦乐由他人,既然嫁到了皇宫,就是皇帝的女人,再无改嫁的可能,皇

帝就算不喜欢,碰都碰了,也该承担起应该负的责任。当然,她也明白,赵东临之所以会这样,也有她自己横在中间的原因,所以她才那么迫切地想走,不肯要他辜负其他女子而对她承诺的那份情,那对她来说,不是甜蜜,而是负担。

这样想,也这样说,“皇上马上就要有两个皇子,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母亲一颗心也完全是系在皇上身上的,皇上的终身幸福同样寄托在后宫之中。过去的已然过去,只能说彼此有缘无份,不如抓住现有的幸福,怜取眼前人。”

她自认没有丝毫的讥讽,换来的却是他的冷笑,“皇后真是洒脱、拿得起放得下,我一个男人竟然不如你,明明一直被推开、被放弃,还死活舍不得,直到现在还想着将你迎回来。我倒真想问问皇后,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么冷心冷情的,也教教我怎么能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从心底抹去,获得一时半刻的心安理得,而不是身边看着花团锦簇,更深梦醒想着的却是毫不眷恋自己的人。”

孟古青之所以会说那番话,也不是真闲的没事替他的后妃操心,她自己的处境已经泥菩萨过江了,会那样说,主要是为了自己能从这复杂的局面中挣脱出来。皇上恋着废后,就是往他身边陪着的那些妃嫔们心上扎刀,那些人不敢、也不肯对皇上如何,却会来难为她。

她刚开始搬到禁苑的时候,还能从御膳房领到膳食,随着时间的推移,留给她的东西越来越差,到最后已经完全到了不能入口的程度;还有她院子里洒扫的下人,其实原来也很多的,慢慢也被用各种各样的借口调走了,要不是她自己手里有钱,还能买通禁苑另一面的看守,运东西进来,早不知如何潦倒了。当然那些人被弄走,她求之不得,毕竟还有萧朔这个大杀器总往她那里跑,可她自己愿意是一回事,也不能抵消别人明晃晃的针对跟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