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9)

作者:小胖柑 阅读记录

母子俩洗了手,坐回炕上。

她在碗里倒了点辣油,说:“我们西北,吃什么都喜欢放点辣子。”

罗母拿起一张土豆饼,看着岳宁夹了一块炒蛋放在饼里,她也学着这么做,不过没放红油,广府人口味清淡。

她咬了一口,这土豆饼夹沙葱炒蛋居然出奇地好吃。土豆饼软软弹弹,咸淡适中,这沙葱炒鸡蛋不仅软嫩,而且极其鲜美。

“宁宁,你这里面的葱不是小葱吧?”罗国强作为厨师,率先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是草原上的沙葱。挑嫩的摘,味道有点像韭菜花,但比韭菜花更嫩,口感更好。”岳宁解释道。

“难怪了。”

张丽芬吃完一张饼,又拿了一张,夹着鸡蛋说:“宁宁啊!刚才我跟那个女人说你伯伯是福运楼的主厨,我们娘俩来带你回家,这是真的。但是现在想回城的知青实在太多了,我家老二,你家强哥哥之前也去湖南插队了,你伯伯刚刚帮他安排好。要是你是我女儿,我还能提前退休让你顶替,可你不是直系亲属……”

“伯母,这怎么可以?要是真的难办,就先别办了。现在政策一年比一年宽松,我才十八岁,真不着急。”岳宁婉拒了。回城确实是件极其难办的事,她也不想再欠一份天大的人情,再说自己早就有打算。

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她就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大约是因为政审的缘故,没有被录取。去年听说政审放宽了,偏生又遇到了羊群瘟疫。在高考和国家财产之间,她选择保护国家财产。今年她又报名了高考,打算考上海的大学。就算考不上大学,现在全面脱帽了,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机会多得是,何必在这个时候欠这么大的人情。

“那怎么行?没看见也就算了,现在看到你日子过得这么苦,我就这么回去,别说你伯伯会埋怨,就是我夜里也睡不好觉。”张丽芬吃了口饼,接着说,“宁宁啊!原本我们夫妻俩想让你和你家强哥哥结婚,然后以安置家属的名义把你调回粤城。”

听到“结婚”两个字,岳宁心里一紧。

“你伯伯想来想去,觉得不合适。你家强哥哥十六岁就去了湖南插队,厨艺不精。你罗爷爷去世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父女。要是让你跟家强结婚,别说你爸爸了,你罗爷爷在地下恐怕也不会满意。”罗母温柔地看着儿子,“思来想去,还是你国强哥哥合适。他从小跟着你伯伯学烧菜,手艺是他们这一辈里最好的,小小年纪已经当上后镬,也就是厨师了。所以,我和你国强哥哥一起来了。”

这不是国强和家强谁更好的问题。而是岳宁从来没想过要这么早结婚,她才十八岁,为了回城,就要嫁给一个陌生人?

再说,罗家都把罗国强带来了。以她这么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罗国强在厨子中算是长得不错的。长得不错,手艺又好,虽说不能说前途无限,但未来肯定一片光明。

论情理,自家爷爷去港城做厨子,把爸爸留在粤城,爸爸结婚还是罗爷爷操持的。

而且他们父女来西北后,罗爷爷也一直惦念他们,资助他们。罗爷爷又受了他们家的牵连,生病去世了,是岳家欠罗家的情。可为什么反而变成罗家最能干的儿子来娶自己这个在西北长大的黄毛丫头?只能说这背后肯定有别的原因,无利不起早啊!

第5章 爷爷

天上哪会平白无故掉馅饼,给出这么好的条件,前面等着的大概率是陷阱。

岳宁把刚才母子俩讨论的“港城”和“酒楼”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她家有两个人在香港,一个是她从未谋面的爷爷,一个是她妈。

首先排除她妈,她妈是粮油食品店的营业员,没有厨艺,跟酒楼不太可能有联系。

爷爷当年去香港闯荡,听爸爸说,五十年代中期,爷爷已经租下一个小店面,在港城开了餐馆。他本想稳定后,等爸爸出师,就把爸爸接过去,然而世事难料。

这两个词指的应该是她爷爷吧?

对啊!如今改革开放了,说不定爷爷给爸爸写了信,信落到了罗家母子手里。他们知道了爷爷在港城有家酒楼。

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和港城差距极大,有门路的人谁不想往港城跑?如果罗国强娶了她,万一爷爷来找她,那时生米煮成熟饭,加上这个孙女婿还是老师兄的孙子,爷爷自然会把他们一起带到港城。罗国强厨艺好,进爷爷的酒楼,就能不用在港城吃苦,站稳脚跟?这算盘打得可真响。

不过罗爷爷对他们父女的帮助也是实实在在的,先别把关系闹僵。岳宁笑着说:“伯母,为了让我回城,就让国强哥娶我,这不合适。您想想,从下乡到现在,时局变了又变,可我的出身始终没变。国强哥出身工人家庭,根正苗红,跟我在一起,您就算不考虑国强哥哥的未来,也得为国强哥哥的孩子考虑吧?我妈一跑,我爸和我受了多大的罪?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事就算了。能回城我就回,不能回我也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