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642)

作者:小胖柑 阅读记录

“不急,慢慢咬开,吃慢点。”岳宁摸着小家伙的头说道。

“哦哦!”

军军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眯成一条缝,含着食物含糊不清地说:“小嬢嬢,不烫啦。”

“慢点吃,别噎着。”岳宁轻轻揉了揉小宝的脑袋。

大嫂嫂尝了口辣炒螃蟹:“这不是普通的辣炒螃蟹,怎么有咖喱味?”

“对呀,这是香辣咖喱风味的,带点新加坡特色。”岳宁解释道。

“我想配点米饭,用这汤汁拌饭肯定香。”大嫂嫂说着便要起身。

岳宁连忙摆手:“嫂嫂别急,一会儿有蟹粉拌饭。眼下正是吃螃蟹的季节,怎么能错过这口鲜呢?”

岳宁自己则端起帝王蟹蟹粉蒸蛋,这是日式茶碗蒸的做法,用帝王蟹蟹粉与蛋液蒸成嫩滑的蛋羹,上面点缀着一块丰腴的鹅肝和鱼子酱,口感层次丰富。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起乡间往事,这是她们最投机的话题。岳宁说起在蔬菜生产队捡萝卜缨子、白菜叶时,被社员踩烂篮子的窘境;大嫂嫂则摸着军军的脑袋,回忆起在生产队时,大堂哥作为“资本家“干最重的活却评不到一等工分,她心疼丈夫,便偷偷帮他干活,只为不让他被人看轻。

说到这里,她神情有些落寞:“那时候总盼着能歇一天,可真跟着你哥来了上海,天天闲着反而不适应。奶奶会弹钢琴、会请人来家里喝咖啡,她还有事做,我每天睁开眼就围着军军。刚开始我还闲着给军军做鞋做衣服,可奶奶、姆妈、姐妹们看见好看的就给孩子买,连小奶奶和婶婶都常让君慎、慧仪送东西来,军军什么都不缺……”

“军军还要吃球球!”小家伙突然插话。

岳宁刚要起身给孩子拿吃的,乔君贤和乔谨行端着食物回来了。乔谨行放下盘子,又递来一个盖着酥皮的汤盅:“军军,咱们吃奶油蘑菇鸡。”

他握着孩子的手,教军军用勺子敲打酥皮。平时吃饭敲碗会被爸爸敲脑袋、骂“没规矩,长大要当叫花子“的军军,此刻得到爸爸允许,兴奋地连敲两下,酥皮落入奶油汤中,热气裹挟着奶香与松露香扑面而来。十月的黑松露呈褐色,脆嫩爽口,香气柔和,与奶油汤融合得恰到好处。

“好香啊!”大嫂嫂忍不住赞叹。

大堂哥见状起身问道:“你们还要吗?我一起去拿。”

“大哥,不用麻烦,我叫侍应生送过来。”岳宁随即招呼巡场的侍应生,“请再帮我们拿三盅奶油蘑菇酥皮派。”

“好的,马上来。”

小朋友对着汤盅呼呼吹气,开心地吃着蘑菇鸡肉汤。

席间,乔君贤聊起大堂哥所在单位订单不足、效益下滑的现状。大堂哥听说乔君贤靠小家电打开了销售渠道,便向堂弟讨教经验。

其实乔启明第一次去上海时,得知乔启晖已离世,悲痛之余想把哥哥一家接到港城,当年乔家两子分处两地,本是乱世中大家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考量,如今乔家产业虽不说均分,长房至少也该有一份。

但大老太太否决了这个提议:当年江阴万船沉江,只为拖延日军沿着长江而上的时间,为上海和南京西迁争取时间,乔家的轮船大半沉入长江口,剩下的资产多数留在内地并一路西迁,次子只带走港城的六条船,抗战年间两房家财几乎散尽。如今二房的家业全是乔启明打拼出来的,兄弟感情再好,妯娌再亲,账目也得清楚,长房不能随意拿取。

大老太太只说:“就留在上海吧,孩子们以后若想出去闯荡,哪个想走就让他走,不必举家搬迁。”

正因大爷爷一家这般,乔家上下更想帮衬。但大堂哥的单位主要生产电力系统用的电气设备开关,港城和新加坡都缺乏相关资源,目前全球这个领域最强的是日本和德国。

岳宁思索片刻,对乔君贤说:“问问PN公司啊,他们有电气事业部,你去谈谈看。”

PN此前请乔君贤拍过相机广告,效果极佳,虽说产品本身性价比高,但PN认为乔君贤的形象功不可没。这次他们想请乔君贤代言电视机,乔君贤起初以“自己做小家电,不适合代言竞品“为由推辞,对方却表示两者不冲突,愿意接受。

岳宁看得明白:对方恐怕早已盯上乔君贤的工厂和内地销售渠道,伺机收购益美。但她觉得不妨先答应,电视机和电饭煲同属家电领域,将来乔君贤再为自家产品打广告就顺理成章了。

虽说双方各有打算,但表面上合作愉快。

“行,我去问。就算跨事业部,也能请他们牵线搭桥。”乔君贤点头,“等哥哥婚礼过后,我就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