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教授边听大家交谈边提问,他今年上半年去日本参加了一次会议,站在东京街头,哪怕是曾经在那里留过学的自己,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现在听岳宁解释日本发展的脉络,听她讲述万教授新书《未来十年经济动力在亚洲》中的论述观点。
“宁宁啊!能不能帮我买这些书啊?我们这里能找到的书实在有限。”朱教授问岳宁。
岳宁点头答应:“好呀!我回去之后,要是遇到好的书,就给您寄过来。”
“谢谢!真的太谢谢了。”
陈教授拿了碗出来,说道:“宁宁啊!今天我们家都在夸你做的鳗鱼干烧肉,味道太嗲了。你真的可以去西郊迎宾馆当大师傅了。”
他认出了水槽里的鸳鸯牡丹搪瓷盆,说道:“朱老师,你碗还洗不洗?”
朱教授马上站起来:“我来了,我来了。”
“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跟宁宁聊日本的经济。”
陈教授看向岳宁,疑惑地问:“小姑娘不是厨师吗?”
第260章 选拔赛
进了家门,老太太终于知道为什么宝如不在家请他们吃饭了,家里根本坐不下。
他们家仅有一间房,靠墙摆放着一张简单的木架子床,床边依次是写字台、一个书柜、一张书桌,靠门口处有一个三门橱,还有一个架子。架子上挂着毛巾,上层放着脸盆,下层则摆放着碗筷。
“宝……宝如,你就住在这里?”老太太拉着庄宝如问道,“你爷爷奶奶要是知道你住这样的地方……”
宝如虽然是叶家养女,却极得叶家两位老祖宗的喜爱。
五十年代中期,英美对中国封锁,阻止华人科学家回中国,宝如从美国以探亲名义前往新加坡,又借道新加坡回国,自此成了两位老祖宗心头的牵挂。两人临终前,都再三嘱咐一定要,找到宝如,好好照顾她。
“妈,大家住房条件都不宽裕。这两年好多教授都回来了,学校的房子越发紧张。领导确实考虑过要给我们换一套带有独立厨卫的房子。”庄宝如笑了笑,“不过小颖和小雅都去美国了,我和维文从早到晚都在学校和研究所,回来也就是睡个觉,真没必要要那么大的地方。”
老太太叹了口气,这一间房都没有家里的一间衣帽间大。
岳宁正在端详书桌台玻璃下压着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莫伯伯和爸爸一起抱着她的合影。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中爸爸的身影,心中暗想:要是爸爸还在就好了。
莫维文伸手摸了摸她的头,说道:“爸爸看见你这么优秀,一定会很高兴的。”
“宁宁,车子来了,我们走吧。”叶蕴娴在门口催促道。
岳宁转过头回应:“来了。”
“外嫲,伯伯、大妈妈,我和姐姐去宾馆了。”岳宁向长辈们打招呼。
“去吧!”
岳宁和叶蕴娴一起往外走去。锦华宾馆的总经理早已等候在弄堂口,见到叶蕴娴后,连忙迎了上来。
如今,叶蕴娴掌管着叶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三家酒店。叶家等中国大门打开,足足等了三十年,在大门开启的第一时间便重返中国,目前已在国内投资了三家酒店,粤城鸿安预计明年年中就能落成。
北京和上海的鸿安并非独立的大酒店,而是集酒店和百货公司为一体的大楼。由于工程较为复杂,工期会比较长,预计到八四年下半年才能开始营业。
这三个项目规模都不小,因此叶家长女叶蕴娴被派到港城,负责日后管理港城和内地的酒店。
锦华宾馆的前身是鸿安大饭店,它曾是民国时期顶级豪华酒店之一,也是叶家当年规模最大的酒店之一。
这家酒店在解放后被收归国有,成为了上海的第一批国宾馆。
此次鸿安重回上海,在内地仅开放合资合作的情况下,叶家选择锦华作为合作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锦华的前身就是鸿安。
锦华宾馆是一栋七层的高楼,融合了南洋和巴洛克风格。与它相邻的是风格相同的百货大楼,二者中间由天桥相连。
岳宁跟着叶蕴娴下了车,锦华宾馆的总经理带着她们走进了底楼的会议室。
此时,董银奎大厨正在和上海二商局的领导交谈。
上次董大厨和陆大厨等人前往港城,带回了去年厨王大赛的录像带。他们回去研究后,对大赛产生了诸多疑问。
而且,那盘录像是港澳厨王大赛,而新的大赛是面向全球发出邀请,规则改动很大。电话里根本说不清楚,再加上港澳台的电话费十分高昂,也不可能长时间通话。刚好岳宁要来内地,且目的地是上海。
领导们担心,参赛的厨师们从来没有出过国,到时候去港城比赛,万一因为犯了低级错误,导致他们这样高水平的队伍在初赛就被淘汰,那可就太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