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琴惊叫起来:“那我岂不是可以当你师姑奶奶了。”
“别胡闹。”何运邦赏了她一个爆栗。
陆培德也皱起眉头:“论辈分,咱俩得叫陈大厨‘姑姑’。”
陆培德看向陈锦莹:“您还是叫我阿德吧!”
陈锦莹知道自己有亲妈,却不清楚其中细节。自从上次和岳宁通话,知道了那些陈年旧事,她知道自己有三个哥哥,不过她从未见过董家三兄弟,自然没什么感情,也不想在这上面过多纠结。既然对方这么说,她便叫了声:“阿德,你好。”
何运邦抬手看了看表,拍了拍范秀琴的脑袋:“班车应该到了,咱们该去上工了。”
“师傅,我也跟大家一起去上工了。”吴志海说。
陈锦莹点点头:“去吧!”
大家都走了,岳宁带着陈锦莹回管理公司办了手续。
在这个年代,从台湾来港城工作的手续很简单,陈锦莹交了资料后,公司会代她办理前期手续。
岳宁带着陈锦莹认识了管理公司的主要人员,还陪着她吃了饭。
下午,陈锦莹穿上带有宝华楼标志的厨师服,走进后厨,这是她全新的开始。
第211章 陈锦莹入后厨
晚市开始前,照例是大厨教学时间,陆培德叫上一个从粤城来培训的厨子,一同进行演示教学。
他对陈锦莹说:“锦莹姐,粤城马上要开春交会了,我们这儿好多厨子都是从粤城各家餐馆过来学习的,这次他们得回去支援。这些天宁宁选定了几十款菜品,要求做法简单、食材易获取,还得符合外国人的口味。我今天教的是海胆芥末虾球。”
陈锦莹点头应道:“了解。”
陆培德让那个厨子剥出大虾仁,随后开始介绍:“我们现在开始制作法式蜂蜜芥末酱,听到这个酱汁的名字,大家就该知道,这是法国人从日料中获取灵感研制出的酱汁。”
“蛋黄酱的做法,上次宁宁已经给大家讲过了。这次我就用市场上能买到的瓶装蛋黄酱来制作。”陆培德挖出一大勺蛋黄酱,“在里面加入黄芥末酱……”
陈锦莹看着陆培德依次加入芥末酱、姜黄粉、伍斯特酱、柠檬汁、蜂蜜……她可没想到,在一家中餐厅的后厨,能看到西式料汁的调配。
“要是你们不加入海胆,那么在酱汁里可以添上芥末籽酱。芥末籽的颗粒感,也是这款酱料的特色之一,不过这次我们为了突出海胆的味道,就不用芥末籽酱了。”陆培德把海胆也加了进去,搅拌均匀,“好了,酱料准备好了。小邹,开油锅。”
小邹开油锅,陆培德站在他身旁,指导他将虾仁炸成虾球。
虾球炸好后,小邹倒出油,冲水涮净锅子,重新烧热锅子后关火,再把刚才调制好的酱汁倒入锅中。
“我们今天这道菜,需要热菜上桌,但酱料不能用大火炒制,那该怎么办呢?”陆培德发问。
“用锅子的余温加热酱汁。”
这时,小邹已经把虾球倒入锅中,让虾球均匀地裹上酱汁。
小邹把虾球盛出,陆培德面前摆着两个白瓷盘,他说道:“我们现在学习简单的法式摆盘。还记得宁宁说过的吗?”
“少而精,注重留白。”
“对。”
陆培德把黄瓜段错落有致地放在盘中,每一段黄瓜上放一个裹着鹅黄色酱汁的虾仁,最后洒上粉末状的欧芹碎。
他说:“这是多人份的摆盘。”
接着,他又来到另一个盘子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蜂蜜芥末酱,在盘子里画出一道弧线,两根经过简单调味的绿色芦笋交叉放在芥末酱上,一个虾球置于中间,虾球上点缀着一片绿叶。
“虾球本身口感浓郁,就得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配菜。”陆培德解释道。
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大的盘子,就放一个虾球?那得吃多少盘才能吃饱啊?”
阿松敲了一下小徒弟的脑袋:“一个虾球就按一盘虾球的价格卖。”
“哦!一个人一顿饭吃二十盘,那我们可赚翻了。”小徒弟说道。
陆培德摇摇头,把放着一个虾球的盘子递给他:“给你,让你吃一大盘。”
陆培德递给陈锦莹一双筷子:“尝尝。”
一群人一拥而上,把已经装盘和还没装盘的虾球抢了个精光。
这道菜要是提前做好芥末酱,出菜确实非常快。
陈锦莹咬了一口虾球,蜂蜜的甜与芥末的辣奇妙地融合在一起,里面还有海胆颗粒,海胆的咸润,虾球外裹着一层脆壳,脆壳下是软嫩鲜甜的虾肉。
陆培德看着她问:“味道怎么样?”
陈锦莹迟疑了一下,这虾球好吃是好吃,只是这脆壳,她不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