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433)

作者:小胖柑 阅读记录

“你打算投多少呢?”林先生追问。

岳宁微笑着说:“一步一步来,宝华楼是福运楼的分支,宝华楼餐饮管理公司明年开春第一件事,就是和福运楼合资。这是我的第一棵红树苗,大家陪我一起看这棵树苗能长多高,好不好?”

“拭目以待。”林先生回应道。

“你说看好内地,可你最近的动作,却是重仓日本。”另一位学者说道。

岳宁点头:“这么说吧,未来十年我强烈看好日本,未来数十年,乃至我的一生,都看好中国。两者并不矛盾,我会按照各自特点和节奏进行投资。”

“日本你看好十年,中国你一生都看好?”主持人饶有兴趣地问她。

岳宁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赌我的眼光,十年很快就会过去。”

岳宁在日本有诸多生意,自然不会说日本只有这十来年的发展机遇,不会提及昭和男儿很快会变成平成废宅。

“日本未来十年和中国的未来几十年,不是一个概念吧?日本未来十年发展良好,几乎已成定局。但中国有太多不确定因素。”那位学者继续质疑。

“那您就当是我的个人看法。”岳宁也不想过多争辩。

内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九十年代进入内地投资都算很早的。

九十年代的港城还有一波移出潮,从1990年前后开始,很多港城人,甚至富豪,都贱卖港城资产,远赴枫叶国。

岳宁上辈子研究过港城这段历史,令她瞠目结舌的是,港城移民潮最高峰时,非洲的一些小国家都来打广告吸引移民。她今日说这些话,是希望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能让大家安心一些。当然,来去自由,这个城市缺了谁,都照样运转。

岳宁做完节目回家,打开门,爷爷就迎了出来,对她说:“宁宁,崔小姐来电话,说俞婉媚晚上七点多死了。”

“崔慧书还没回来吧?”

“肯定来不及。”

岳宁想起那张照片,想起小时候自己看着照片叫“妈妈”的情景。这个人跟自己真的没什么关系,一点点情绪都不值得浪费。

“死了就死了吧!刚好明天跟爸爸说一声。”

第184章 做烧猪

第二天上午,乔君贤去接岳家祖孙,岳宁牵着大黑,和岳宝华已经等在路口了。

乔君贤见她只背了个日常的双肩背包,就连岳宝华也只带了一个不大的行李袋。

“祭祖,不带点东西吗?”乔君贤问,他今天特地开了这辆空间比较大的车,就是想着能多装些东西。

“不用,不用,都准备好了。”

岳宝华拉开后座车门,大黑立马跳了进去。

乔君贤心想,可能岳宁是从内地来的,内地人不太信这些吧?

他们先把大黑送到乔园,之后乔君贤开车前往口岸。

电台里播报了俞婉媚的死讯,警方正在调查死因。接着又说起她昨夜在热点访谈里的一番言论,言语之间鼓励港城商人前往大陆投资,甚至还放言,未来十年看好日本,一生看好中国。

就此,记者采访了港城大学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说:“我们不讨论日本在二战中做了什么。就说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战,乃至二战后,当时日本已经穷困到那种程度,经济却很快就能恢复活力,然后快速发展起来。中国呢?其最繁盛的时期,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康乾盛世?岳宁说日本未来十年会辉煌,这点我认同,但是说中国会向好发展,我只能说,她还是个孩子。我衷心希望她能在会考中考出好成绩,如愿进入港城大学,接受系统性的学习。”

后面他的话就全是围绕内地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港城资本去内地投资,大概率会血本无归展开的。

“谢谢吴教授!我们也祝福岳宁能考出好成绩。”

岳宁坐在车里听着广播,心想这位吴教授还等着她进学校,给她传授世界观呢!不知道这位吴教授会不会移民?

岳宁记得上辈子,宁烧腊开到温哥华,配送中心找了个九十年代来温哥华的港城大叔做仓库管理员。

那位大叔戴着一副眼镜,颇有学者风度,岳宁就跟他聊了几句。大叔不免说起当年他在港城的风光岁月,他是大学副教授,老婆是银行主管,说起这些他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然而说到了温哥华之后,他眼神闪烁,一两句话便带过,转而聊起儿女,脸上又露出骄傲的神情,因为儿女都考上了加拿大名校,在加拿大人的公司任职。

听他着重提及加拿大人的公司,岳宁心里感觉很微妙,本想怼他一句,又觉得没什么必要。

后来配送中心的主管私下跟岳宁聊起这位大叔,说他很难相处,特别看不起内地来加拿大的同事。实际上,他除了在港城那段日子和儿女的成就拿得出手之外,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据说他来这里之后,刚开始做理货员,后来考了巴士驾照,去开公交车了,还出过车祸,不能开大巴了,后来零零散散做过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