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安如故(31)

作者:李沉香 阅读记录

旁人不认识他,更不知他曾经是名满天下的李长歧,有些只轻飘飘扫他一眼,内心叹一声好生俊朗的公子;有些走过来跟他说了几句,觉得无聊便木讷地转身;还有些嫌贫爱富之辈流露些许鄙夷的目光……

李长安抬头望天,阳光流淌在飘浮的柳条上,外面正是舒适的大好春光。他好久没来过如此宽大的宅院,仿佛他已置身多年前。

那年他在金陵李家的柳树下读书,后面是自己的屋子,前面是练剑的学子和门客。落花翩翩如蝶,阳光倾斜而下,他垂着眼眸,昏昏欲睡。

回忆喜欢骗人,总是叫人割舍坏的享受好的,而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李长安的思绪又回来了,虽然他不想和别人比拼诗文,但又不得不写首好诗得到与庄主见面的机会。他闭眼微笑,品了口甜酒,睁眼望向回廊内的诗人们。

周围无白丁,谈笑有鸿儒,交谈必引经。

他起身,走到那个聚集着最多人的桌子前,顺着那些诗客的目光也望了过去。那小兄弟一手好字,草书起蛟龙,念出来则是:

一剑纵横三千里,狂笑江海五十年。

李长安默默点头,写句子得不错,少年意气都是这般英勇无畏。

他突然想起好几年前,那时候自己写出来的句子也大多是如此风格。那时候的自己生性顽劣不知好歹,整天写一些张牙舞爪的狂诗狂文在漂亮姑娘面前搬弄是非。后来这般寻花问柳的德行把小师妹气了个半死,自己凉了一个月后追悔莫及,最后只好在小师妹的及笄礼上舞剑吟诗讨人家回心转意。

李长安尴尬自嘲,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自己做事真他妈浮夸又招摇。

他迈着步子,又来到一个中年人面前,他大约是饱经沧桑屡屡不得志,写出来的诗文颇有悲凉之色。

念道:千杯不醉黄粱梦,秋到人间又一年。

李长安内心表示同情,自己天山一战归来流落街头,那时候走投无路,世界上所有人他都憎恨。到了晚上便更觉苦寒,酒入愁肠,大约就是这般心境。

现在想来,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无绝人之路,他竟然就这样熬出头了。

“这位朋友。”

李长安听见有人叫自己,转过身去看见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也穿得朴素,明显是贫家出身。他拿着一首诗,脸上神情有些为难,微张嘴唇,欲言又止。

李长安心里明白,这群诗客们多有嫌贫爱富的本色,不愿意帮这个寒门读书人点评诗文。于是他微笑以对,谦卑又委婉:“李某想看看公子

的诗,不知公子可否愿意?”

年轻人字写得并不好看,但还算工整。宣纸上有一首诗,以咏春为题,念起来是:天高气清,春和景明;燕草碧丝,秦桑绿枝;嫩蝶怜芳,行舟未央……

李长安笑了笑,这诗确实写得不大好,强行押韵,意象堆积,作者大约是个新学之徒,还没怎么摸到门路。

“兄弟,写诗呢,其实不需太刻意,最重要的还在于一个情字。句中有情,情景交融。”李长安微笑着将宣纸还给他,“方为佳作。”

听到此言,对方很是感谢,连连称赞。李长安笑而不语,拱了拱手表示自己不过举手之劳。

“李兄,瞧你是个会作诗的才子,怎么不作诗一首给大家欣赏欣赏?”

李长安摸了摸鼻子,突然不知如何应答。刚要开口推辞,怎料那位受自己指点的兄弟招呼来身边的诗人朋友们:“大家快过来,这里有个真才子!”

于是乎,回廊内的客人们一同齐刷刷望向这边,内心充满了震惊和不解,这人穿得如此普通,百年一遇的寒门出贵子吗?

李长安尴尬,这些年他一个人独自惯了,突然被这么多人关注,倒真的有点不习惯。

李长安看着大家无数道目光,只好腼腆一笑。

换作以前还在李家当二儿子的时候,他肯定早就招摇起来了。而今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时的心境已经一去不复返。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他本来只想默默作一首诗让小生们给山庄主人送去的。

李长安心中叹了口气,曾经他好得也是名动天下的大才子,要是报上自己的真名,大概能吓死这里所有人。

“既然如此,那在下呢,就随意作诗一首。”他抬抬眼皮。

众目睽睽之下,李长安有恃无恐,拿起桌上的纸笔。微微皱眉,然后一手行书行云流水般在纸上铺陈开来。

山海可造物,春色自天成。

丹青江水平,提笔点欲穿。

不识醉翁意,远山有无中。

上一篇: 远歌 下一篇: 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