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安如故(30)

作者:李沉香 阅读记录

李宗主点头。

精通琴棋书画的儒家雅客,天下第一的武学奇才,曾经的传闻一点不夸张。

陈小北转过身,看见书桌前一排的瓶瓶罐罐。青花瓷,古铜彩瓷,红釉绿釉……大大小小的瓶罐错落有致。

“李长歧当年特别喜欢收集这些。”李宗主轻声道,“李长歧已经不在了,这些瓶子你要是喜欢,便挑一些带走吧!”

陈小北端起一个小小的青色文理瓷瓶,放在眼前仔细端详。

他大惑不解,李长歧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文化才子,怎么会做出将李长庚粉身碎骨这样的事情?这根本不像他干会出来的事啊!

所以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李家人当年又看见了什么?

第13章 船到姑苏

小舟轻扬,推开水中绵绵连山。四月姑苏宛若丹青未干,提笔点欲穿。

三年前陛下远征匈奴,把草原上撸铁的胡人轰到阴山北边去了,回来后陛下也没忙着吃喝玩乐,开始批阅没完没了的奏章,兴致勃勃建起太平盛世来。

陛下虽然忙,但是对于姑苏城里那些高门大族子弟而言,每天能做的事情也就剩下玩。玩着玩着,就能继承家里的财产和官位了。

李长安下船后租了一匹马,有了马他也不想骑着,反倒这样牵着马走在大街上。他身边过去一个又一个穿着雍容华贵的财阀子弟,有些一看就是纨绔,左右胳膊搂着美人;有些玩得高雅,一手折扇,一手诗集。

虽说江湖武风盛行,但是陛下这几年看多了打打杀杀的黑暗场面,现在喜欢起吟诗作对这种清雅生活来。上有所好,下则效之。不用参加科举的豪门子弟们玩也要玩得跟贩夫走卒不一样,生活中只剩两件事,一件是写诗,另一件还是写诗。

青龙山庄的诗会是姑苏城最热闹非凡的社交场合,每个季度开一次,风雨无阻。无数的贫家才子,寒门诗人挤破了脑袋要往里面窜,就想借一诗一句名动姑苏,求个晋级的机会,早日得皇家赏识。

青龙山庄主人本是皇家的亲戚,所以拥有成为当地藩王的好命。但这厮怕极了皇帝胡思乱想后一言不合就抄亲戚家门的性格,就是不肯当个诸侯王,下定决心要当个无权无势的富贵闲散逍遥客。

山庄主人喜欢结交诗友,每场诗会总会迎接很多客人,有乘轿子来的,有骑马来的,还有走路来的,他们在这里没了高低贵贱之分,被一视同仁。

因为想到要参加诗会,那么斯文的场合,李长安本来想穿得稍微精神点,但是一摸口袋,意识到自己那些挥金如土的富贵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想想倒也罢了,一句“粗僧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聊以安慰。

他牵着马,到了中午的时候终于晃到了青龙山庄大门口。

山庄大门口,好几个穿着朴素的穷书生正朝着一个白胡子的老者行礼,老者总是抬手虚扶,笑容满面地迎接他们进家门。

李长安站在远处看着,只觉得老者有一种礼贤下士的清新之爱,叫人如沐春风。

“老先生!”李长安抬手挥着,眯着眼睛,笑容祥和。

老者笑眯眯地顺顺胡子,招手让李长安过来。原来他是青龙山庄的教书先生,这次诗会由他安排门外迎接的流程。

“李某一介布衣,想进去看看,不知先生可否应允啊?”

“可以,可以!”

李长安其实根本不想求什么名动姑苏的机会,更不想得到皇家贵族的赏识,他来这儿的目的就是见见山庄主人,打听一下多年前王贤来此所谓何事,之后王贤又去了那里?

可这趟来姑苏来得不巧,刚好赶上青龙山庄大开诗会。这样的场合,想轻轻松松求见山庄主人怕是不可能的,还得作诗一首,得其赏识才行。

李长安进了青龙山庄的花园,轮回折转的回廊建设在花海之上。回廊两侧纱帘翩跹,遮住户外的阳光,却挡不住那些黄色小花朵传来的阵阵芬芳。

参加诗会的客人们都聚集在片回廊里,他们纷纷入席而坐,端端正正,却不大声言语。也不知道是为了给山庄主人留下好印象刻意装出来的风雅,还是当真受诗文熏陶变成儒雅君子了。

山庄的小生们已经给客人们端上甜酒和瓜果,美好地摆在席前的小桌上。小桌上自然少不了笔墨纸砚,那都是姑苏城最好的品,微风吹起宣纸的一角,哗啦啦的响声在回廊里荡漾。

李长安白衣翩翩入席,坐在小角落的位置上看着旁人痴痴笑而不语。这诗会他不感兴趣,别人所追求的东西他早就拥有过了。有人从那高处下来,有人走向那高处。人世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众生各不相同,众生又无一不同。

上一篇: 远歌 下一篇: 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