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自然也知道了,等着她去怡郡王府看黛玉的时候,就把一切都告诉了黛玉。
黛玉这儿如今消息源也不只是惜春,李纨那边也通过紫鹃母亲递了消息来,还递来了一个惜春这个姑娘家不知道的消息:如今宝玉那奶嬷嬷李嬷嬷一家子,都被宝钗拉拢了去,李贵跟着贾环出门,就是替宝钗看住贾环的。
内务府呀,最近怎么总觉得什么事儿,都跟内务府有些瓜葛。”黛玉想起宫里的郭充仪,总觉得有些不平静。
不过内务府的事儿,黛玉没必要跟惜春这个姑娘讲,毕竟她和内务府没有瓜葛的。
“王妃,淳老王妃派了人递了个帖子来。”紫鹃拿着帖子进来,黛玉很是好奇,赶紧接过来,却先问紫鹃来的是什么人。
“之王府的嬷嬷,奴婢请了她们喝茶,还让送了几样点心过去,等着王妃您过目了好去告诉她们结果。”紫鹃也很好奇,淳老王爷是天子的叔叔,就是王爷王妃的叔公,往日里淳王府还从未送过帖子来。
黛玉打开一看,更是有些不明白了:老王妃要上门拜访,问黛玉可有空闲。
黛玉和萧霆钧一直以来都有些避讳与皇亲国戚们往来,除了长公主府因为长公主对黛玉特别关照外,其他王爷府上,黛玉她们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往来。
但淳老王妃要来,黛玉也不好拒绝,想了想:“紫鹃,请嬷嬷们进来说话吧。”
不管如何,先看看淳老王妃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但黛玉万万没想到,淳老王妃竟然是为了做媒才上门的。
第151章 王妃做媒相中宝琴
淳老王妃来,是为自己娘家侄儿做媒来了。
淳老王妃出自襄阳侯府彭家,弟弟彭毅如今是大理寺卿。弟弟家里有个小儿子彭沣,因早年麻风病,落下了残疾,一只腿行走不便,走路是个跛脚的。
这也还罢了,偏偏两年前,原本订亲的姑娘又因病亡故,这下子竟有人传出,说彭沣命硬,克死了那姑娘。
本来因为跛脚,彭沣就有些自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姑娘不嫌弃他,哪知又是这个结果。自打那个姑娘去世,彭沣借酒消愁,沉闷了一年多。
“也不怕玉儿你笑话,我那侄儿,若是论家世,倒也有人家愿意将姑娘嫁进来,偏偏他还有几分挑剔,要一个聪明识大体的姑娘,不在乎出身。”淳老王妃心疼侄儿,就亲自上了黛玉的门。
这话倒也不假,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又是掌管刑罚重地,且还有一个王妃的姑姑,又是侯府出身,彭沣的家世的确能让很多人家乐意将姑娘嫁给他。
“玉儿那个画堂春绣,我倒也是去订了两回东西,看中了一个名叫宝琴的姑娘。”淳老王妃也不遮掩,她已经差人打听过宝琴的出身的,“我打听到她原本是皇商薛家的侄女儿,本来还有些犹豫,后来又得知她与那一家是断了亲的,这才放心下来。那姑娘如今上无父母,听说兄长快要成亲,但到底新妇没进门,就没有嫂子替她张罗。所以,就来问问玉儿的意思。”
老王妃看中了宝琴,这倒是真的说明,彭家公子不在乎姑娘的出身。论长相和才学,宝琴的确称得上个中翘楚。
但这事儿,黛玉并不能替宝琴做主。
“叔祖母,虽然琴妹妹在画堂春绣帮忙,和我呢也算有些旧交,只是婚姻这种事儿,我也不能替琴妹妹答应的。”黛玉选择了实实在在的回答。
淳老王妃就喜欢黛玉这态度:自己这个淳王妃以及背后的淳王府在皇室宗亲还是很有地位的,但怡郡王妃可不会为了巴结自己去说话做事。比如现在,这事儿要是一个人,只怕就满口答应下来,毕竟能结个姻亲关系,就算是拐了个弯,日后兴许也能用到这份关系。
这反倒是说明,怡郡王妃是个有原则的人。
“这是当然,我今儿来找玉儿你呢,就是想你去替我问问那姑娘。若是我们直接找人上门,多少有点儿仗势欺人的意思,那姑娘只怕都不好拒绝吧。”淳老王妃想着,若是那姑娘不乐意,也就算了,强扭的瓜不甜嘛。
见淳老王妃如此开明,黛玉就放心多了:淳老王妃若是个不讲理的,自己还得费更多心思。
“那就劳烦叔祖母耐心等两日,等着先问过宝琴妹妹后,再来向您回话。”既然淳老王妃如此通情达理,黛玉也就很是爽快。
淳老王妃见目的达到,在怡郡王府用了午饭后就起身告辞。黛玉亲自送到了仪门处,等着萧霆钧下朝回来,黛玉就把这事儿讲给他听了——如今萧霆钧休养了约莫一个月,也该去做事儿了。
萧霆钧听后让黛玉不用担心:“放心吧,就算我们和淳王叔公走得近,父皇也不会介意,我这个叔公,一向是不理政事的,论做王爷,没人比他更逍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