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会儿听到宋惠兰这些话,黛玉不仅没生气反倒是微微一笑:“二嫂子说的哪里话,都是为朝廷略尽绵薄之力,嫂子这法子,鲜花着锦,让人佩服呢。”
宋惠兰反倒是微微一愣:薛宝钗不是说,怡郡王妃做姑娘的时候,最是小心眼儿,爱耍小性子的嘛,怎么这时候,反倒是不生气?
就在她微微一愣的时候,一旁的葛夕佳开始了阴阳怪气:“二嫂自己也知道是借鉴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都说做人贵有自知之明,二嫂又何必呢?要是三嫂真的生气,岂不是要被人说小肚鸡肠了?”
葛夕佳可不是真心帮黛玉,她现在过的不顺,看谁都心烦。一个怡郡王妃已经够惹眼了,偏偏二嫂更会恶心人。所以她才不管,就这么大大咧咧的说了,也不管宋惠兰高兴不高兴。
宋惠兰自然听了这话气的不行,正准备反击呢,皇后娘娘在上头笑着道:“你们都是好孩子,昨儿陛下还说,该赏老二媳妇呢。”
果然,天子当日夸赞了一番瑞郡王妃。得了夸赞,宋惠兰更是喜出望外。
喜出望外的宋惠兰,也不忘顺手送了几样东西给薛宝钗,表示对她的倚重。
宝钗得了瑞郡王妃送的东西,心情大好,她正琢磨着,如何抢走夏家的桂花生意,现在有了瑞郡王妃,倒是个好靠山。
可就在宝钗心情大好的时候,贾母却叫了她去。
“如今秋纹也不在一年多了,给宝玉重新放个屋里人,知冷知热的,你说呢?”贾母摆明了在说宝钗和宝玉感情不和。
老太太位置摆在那儿,宝钗一时间也不好反驳。
第121章 收姨娘莺儿展心机
贾母只说要给宝玉收个姨娘,却没有指定人选,这对于宝钗而言已经是很好的消息了——若是贾母真要派一个她身边的丫头,宝钗这个孙媳妇,一时半会儿也不好反对。
宝钗反应很快,她顺从了贾母,回到院子后思索一阵:自己如今要管理整个荣国府,还要保持与瑞郡王妃的密切往来,精力的确也有限。
如今自己的婆婆是不大可能出来的了,老太太深恨她,老爷也不待见她,大嫂子自打三妹妹出嫁后,自知不是自己的对手,又缩回她的小院子去了。
整个荣国府,自己还有空间慢慢谋划。比如,贾琏夫妇虽然去了平安州,可他们二人做过的事儿,自己得多多拿到把柄,日后才有商量的余地嘛。
又比如,兰哥儿得到怡郡王妃的帮忙,拿到一个云涛书院的名额,自己倒是可以对他们孤儿寡母的好些,日后说不定也能用得上。
这么一想,自己在府内的确需要一个好帮手了。当初王熙凤还有一个平儿呢,宝钗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莺儿,这丫头跟着自己多年,机灵忠心。
更重要的是,莺儿一家子的卖身契都在自己手里呢。
于是宝钗回到房中叫来了莺儿:“莺儿跟着我,也十几年了吧?”
莺儿忙低头道:“是的,姑娘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我想着,莺儿你也是大姑娘了,又最是识大体明白道理的姑娘,如今你二爷身边也缺一个知冷知热的,我素日里瞧着,你二爷倒是对着你和和气气的,不如,将你提拔起来,做你二爷的姨娘,可好?”宝钗丝毫不提贾母的意思,全当做自己给了莺儿一个天大的恩典一般。
她原以为莺儿会很高兴,哪知道莺儿听了赶紧跪了下去:“姑娘,奴婢从未有过这等想头,奴婢只愿意好好伺候姑娘。”说完后又赶紧磕了几个头。
宝钗想起秋纹的事儿,只当莺儿是被吓到了,亲自拉了她起来,握着她的手一副主仆情深的模样道:“你别怕,你与那些个丫头怎么一样呢,你可是我身边最倚重的丫头了。此番提拔你,你还是能帮着我管事,像以前平儿帮着凤丫头那样。你只要愿意,我就领了你去见老太太,体体面面给你和二爷治几桌酒席,正经给你开脸。”
莺儿想着自己那一次,因为宝钗的指使让她送了玻璃绣球灯去潇湘馆,结果她说是自己胆大妄为,偷了二爷的灯,还是她开口责罚自己,二十个板子,每每想起来,莺儿都觉得痛楚无比。
莺儿还想起来自己的干娘,那猫本就是宝钗指使了去吓郡王妃的,结果干娘就被撵出去了。
莺儿还想起了秋纹,是宝钗指使,狠狠给秋纹进补,才导致胎儿太大难产。
这些事情让莺儿不得不害怕,可莺儿也很清楚,自己不答应的话,只怕宝钗更会对付自己——自己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在宝钗手中捏着呢。
莺儿脑子里闪过很多想法,刹那间她抓住了一个点——宝二爷很是厌恶二奶奶的,自己这个丫头,反倒是没有那么让宝二爷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