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指尖锈色(30)+番外

作者:僖庭 阅读记录

“你本可以杀了他。”

“没必要了。”祁砚说。

季临闭上眼睛,嘴角微微上扬。

……

邮轮在公海漂了三天。第四天清晨,一艘国际刑警的巡逻艇靠近。

祁砚站在甲板上,看着巡逻艇放下小艇。两名警官登船,出示了逮捕令。

“季临先生?”为首的警官问。

祁砚摇头:“他不在这艘船上。”

警官皱眉,看向舱内。医疗舱空无一人,床单平整,仿佛从未有人躺过。

……

三个月后,南美某小镇的诊所里,一位独臂病人正在拆绷带。

医生用蹩脚的英语说:“恢复得不错。”

病人看向窗外的棕榈树,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桌上放着一份旧报纸,头条新闻写着:

“韩氏集团海外资产遭冻结,核心成员全部落网。”

病人拿起报纸,随手折成纸飞机,从窗口扔了出去。

纸飞机在空中划了道弧线,落在街对面的邮筒上。

邮筒旁站着个穿黑衬衫的男人,正低头点烟。

风一吹,纸飞机又飞了起来。

……

国际刑警的巡逻艇在公海搜索了三天,最终只带回空荡的邮轮和祁砚的沉默口供。

审讯室的灯光刺眼,祁砚坐在铁椅上,左肩的绷带渗出淡红。

“季临在哪?”警官第三次问。

祁砚抬起眼:“死了。”

警官将照片推到他面前。

南美小镇诊所的监控截图,独臂男人正拆开绷带。

祁砚盯着照片看了两秒,突然笑了:“那恭喜他,复活了。”

……

南美雨季的闷热粘在皮肤上。祁砚推开诊所的铁门,风扇在头顶吱呀转动。

病床上的人背对着门,右臂的断口缠着新纱布。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回:“你迟了。”

祁砚把背包扔在床边,里面装着新护照和机票。

“韩家小儿子昨晚在曼谷落网。”他说,“他死前说了一句话。”

季临终于转过身:“什么?”

“‘你们赢了’。”祁砚拉开窗帘,阳光轰然涌入,“然后咽气了。”

……

小镇巴士站尘土飞扬。季临靠在车窗边,看着街对面的邮筒,那只纸飞机还卡在缝隙里。

祁砚把车票递给他:“去哪?”

“往北。”季临说,“冷的地方。”

巴士引擎轰鸣,卷起的沙尘模糊了站牌。祁砚站在原地,看着车窗后那张苍白的脸逐渐远去。

……

三个月后,挪威的雪盖住了小镇的屋顶。祁砚推开木屋的门,寒气裹着松木香扑面而来。

壁炉前的轮椅上,季临正在翻一本旧琴谱。听见响动,他微微侧头:“迷路了?”

祁砚抖落大衣上的雪,将手里的牛皮纸袋扔过去:“补的。”

袋子里是新的身份证明,国籍栏印着“挪威”。

季临合上琴谱,炉火映着他瘦削的侧脸:“谢谢。”

祁砚没应声,只是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无边的雪。

……

挪威的冬天冷得刺骨。

祁砚踩着半尺厚的雪推开木屋门时,季临正对着壁炉调试一把旧吉他。

琴颈上刻着歪扭的字迹,那是他们十二岁时,季临用铅笔刀刻的“会唱歌的木头”。

“音准差了。”季临拨了下弦,抬头看向祁砚手里拎的塑料袋,“药?”

祁砚把袋子扔到沙发上,里面滚出几盒止痛贴和维生素。

他脱下结冰的外套,从内袋抽出一张对折的报纸:“韩家资产清算完了。”

季临扫了眼头条。

《跨国走私集团主犯狱中自杀》,照片里韩家小儿子仰躺在拘留室,脖子上缠着绷带。

他放下吉他,伸手去够茶几上的咖啡,左手无名指上的旧疤在火光中泛着淡红。

“他最后说什么?”

“什么都没说。”祁砚往壁炉添了块木头,“咬断了舌根。”

火星噼啪爆开,季临的睫毛在脸上投下细碎的阴影。

他忽然拿起拨片划向琴弦,刺耳的高音惊醒了窗台上打盹的雪鸮。

……

凌晨三点,祁砚被金属碰撞声惊醒。厨房里,季临正用独臂撬开罐头,刀刃在指节上划出道血口。

“饿了?”祁砚打开冰箱,取出昨天买的鳕鱼。

季临盯着渗血的食指:“梦见我妈了。”

煎锅里的黄油滋滋作响。祁砚把鱼排翻了个面,看见季临用血在橱柜上画了道弧线——像极了沈素心墓碑的轮廓。

……

邮差按响门铃时,雪已经下了整夜。祁砚签收完包裹,发现寄件人栏空着。

拆开牛皮纸,里面是盒老式录音带,标签上用褪色墨水写着《安魂曲》。

录音机转动的沙沙声里,先传来钢琴前奏,接着是女人温柔的哼唱。

上一篇: 雨与当归[娱乐圈] 下一篇: 恶犬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