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烧烤四人小分队正式成立,目标只有一个:搞钱!
董只只回家,刚开门,陈鼎之光着脚丫子,冲上来抱住姐姐大腿。
问他怎么还不睡,陈鼎之说明天要一百块班费,怕早上起来忘记,没带钱,被同学取笑。
董只只摸摸小卷毛,抽出两百块:“我这周不是刚给过你三百块零用钱吗?”
正常情况,三年级孩子,无需如此多的零用钱,奈何陈鼎之念的是民办学校,同学非富即贵,攀比氛围浓烈,有钱傍身,不至被人看不起。
董只只吃过这方面苦头,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不好受。
陈鼎之从床底抽出百宝箱,其实就是个塑料整理箱,拿出一张卷起的海报,指尖在睡裤上蹭几下,小心翼翼在床上展开,向姐姐炫耀上面的签名:“同学卖我的,三百块,赚大发了,好多同学课间找我观摩。”
董只只扫一眼,不就是几个棒子嘛!
韩国满大街都是明星,她不屑道:“你姐追星时,你小子还在吃奶,NRG听说过没?”
陈鼎之摇头。
“HOT呢?”
陈鼎之又摇头。
“算了,跟你扯不明白。”青岛离韩国太近,受韩国文化影响,董只只在陈鼎之这个年纪,也追过星,这些是她玩剩下的,充分体会小粉丝的心情,没斥责他乱花钱,自己当年何尝不是,“收起来,睡觉。”
半夜下起雨,董只只照例把两只脸盆和一只塑料桶摆在床周围,腿边也摆了一只。
老房子漏水,一到下雨,滴滴答答没完没了,修也修不好。
两人缩在半张床上,陈鼎之习惯抱着董只只睡觉,把头埋在她的胸窝里,在大自然的伴奏下,很快入眠。
然而,董只只彻夜难眠,回想起梁晓的戏言,在饭桌上,她不是不在意,是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表露。
她急于赚大钱,除了保证两个弟弟的花销,向往更好的生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眨眼的功夫,陈鼎之已在这里住了两年,他很懂事,没抱怨过家里条件简陋。
可董只只在意,陈鼎之10岁,这么抱着她一直睡下去,不是办法。
卧室就巴掌大的地方,陈嘉弼窝在阳台,舒展不开,不利于身体发育,好在他住校,只有寒暑假回来。
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直升三十七中高中部,多少让他有点欣慰。
可等他再大一点,难倒还住阳台吗?
这几年房价蹭蹭让上涨,董只只的愿望是,大学毕业前,攒钱买房。
她想有个家,给两个弟弟遮风挡雨。
然而,筹钱买房绝非易事。
在这条困难重重的路上,董只只付出惨痛的代价,也认清了真正的陈嘉弼。
他就是个畜生!
第15章
陈九堂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董只只辞去兼职,课余时间专心跑代购,周末把陈鼎之寄放在胡秀莲那边,每周日下午,把他送到泰兴里门口。
陈鼎之会在中山路逛一圈,再回家。
他天真地认为在青岛的韩国人那么多,惺惺念念的BIGBANG,会来旅游,指不定能在街上偶遇。
董只只代购归来,累得几近虚脱,日代与韩代不同,首尔免税店扎堆,还有空调吹。
她需要根据顾客订单商品,满大街跑,像只被夹在窗缝里的小蜜蜂,到处乱蹿。
滨海城市,气候宜人,夏日除了光照晃眼,并不算太热,空调一般冬季使用。
董只只洗完澡,推开阳台窗户,换上JK制服,趴在床上眯一会。
这套星野,她花好大力气,从一名高中生手里买下,全新,未拆封。
JK文化在当时属于极小众,董只只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出三倍价钱,去买一套高中生校服。
用蹩脚的日语,连带手势,磨破嘴皮子,终于拿下,人家要不是看董只只是女的,早报警当她变态,抓进局子里。
订单是一个月前下的,一位来自上海的顾客。
等董只只顺利拿下,细节图拍照过去,对方居然说最近吃胖了,穿不下,不要了。
代购这些年,临时变卦,董只只见多了,拗断百分之五十定金。对方没有意见。
到底是大城市的富家女孩,品味独特,六百块定金,说不要就不要。
彼时饭圈文化尚未兴起,二次元概念模糊,董只只问了一圈,一百块都没人要,只好自己穿。
XS尺码,上衣裹得有点紧。
平时她穿裤装,衣橱里的裙子,回青岛再没穿过,跑代购走路不方便。
听到屋里有动静,董只只惺忪道:“鼎之,过来,给我按按。”
陈鼎之知道姐姐做代购辛苦,经常帮她捶捶按按,小手肉嘟嘟,很有触感,酥酥麻麻的。
冰凉的指腹触及后颈,带来夏日里的冰爽,颤了颤,轻轻划过,如丝绸般顺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