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市井日常(34)

作者:东边小耳朵 阅读记录

着重夸耀了自己的急智,是如何如何震慑住那个口出狂言的小童。

王婆婆当时边收拾边听,很敷衍的嗯了两声,横竖孙女没受着欺负,没有放在心上的必要。

岑娘子专注温柔的听着,很给面子的捧场夸元娘。

至于陈括苍,元娘不需要他有反应,只是装着长辈模样,语重心长地拍了拍他的肩,叮嘱道:“要是有人欺负你,记得向阿姐我看齐。

“当然,你要是把阿奶给你的买糖钱都供奉上来,往后吵架,就包在我身上了!”

陈括苍很上道的把王婆婆刚给他的二十文上供给了阿姐。

为此,元娘很是满意。

姐弟俩的嬉闹自是逃不过王婆婆的眼睛,她当时还和儿媳在灯下缝衣裳,听到动静相视一笑,眼里尽是无奈宠溺。

如今王婆婆回想起来自然容易,阮小二虽然一开始嘲笑了元娘,但他最后也没占到便宜,况且的确只是一句口角而已,并未闹大。仅仅为一句嘲笑就罚得这么重,实在不妥,哪怕王婆婆是‘苦主’家长辈,也觉得过了些。

阮于氏看着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人家,生得又白净秀美,初见都会觉得她定然生性柔弱无依,是顶顶温柔小意的女子。

可是,当听到王婆婆劝解的时候,她却蹙眉摇头,神情固执,半点不肯宽仁,“不成,先夫早亡,二子本就比旁人家孩子顽劣许多,我若不严厉些,只怕他将来误入歧途。”

王婆婆心道果然如此。

方才初一见阮于氏,她就觉得打扮过于素净,若是孀居多年倒是合理了。

话已至此,王婆婆不好再劝,只说了点无关紧要的客套话。

待到把人送走,王婆婆关上小门,心中轻叹摇头,她虽有些敬佩阮于氏瞧着弱质芊芊却是个有主心骨的,但又不禁可惜,对方教养孩子恐怕是一味遵循先贤典籍,过于规行矩步,奉严厉为圭臬,不知是否为好事。

王婆婆仅仅是稍微一叹,很快便放下。

旁人家如何教养孩子,不是她能插嘴的,交浅言深不说,她自己就敢说教养出来的孙子孙女来日一定是人中龙凤吗?

老婆子还是要少管别人家的闲事,免得讨嫌。

王婆婆深有自知之明。

而一旁的元娘已经在惊呼了。

她倒是没有直接上手把篮子上盖的布给掀开,但擂茶的香味一个劲的往外冒,只需要靠得近些,都能闻到满鼻子香味。

“好香好香!”

“擂茶有这么香吗?”

陈元娘不是没有喝过擂茶,大宋子民人人皆爱茶,纵使比不得汴京的文人高官能买齐常用的十二件茶具,优哉游哉的碾茶点茶,可也有简易粗陋些的做法。

那便是擂茶。

只要有擂钵和陶盆就成。

至于把炒熟的茶叶捣碎后,还要加什么,每家每户都不同,而且丰俭由人,家里富裕点的除了花椒末和盐,还会往里加松子、核桃、榛子等。

元娘只喝过一次擂茶,那时候是吴桃娘的兄长娶妇,她阿奶提前三日每日都去帮忙,按规矩这些帮忙的人,晚间都要管一顿饭,而且还可以带上自家小孩。

吴桃娘的阿娘当时便做了擂茶。

陈元娘至今都记得那个味道以及步骤,把茶叶芽捣碎以后,还加了芝麻、花椒末、盐、熟面粉,滚水倒进去一烫,别提多香了!

对着碗沿吸溜一口,满嘴的坚果香,又烫,当时正值冬日,人都暖和了。

给见识不多的元娘留下深刻印象。

光是一听擂茶两个字,她鼻边仿佛就缠绕着坚果伴着后调有微苦茶味的醇香。

可今日阮于氏送来的擂茶香味显然不同,有点焦焦的脆,还有点甜香,并且坚果香更浓郁了。

没让元娘等太久,王婆婆大手一掀,露出篮子里的真面目,一个大茶壶,壶嘴还冒着气,想来是一煎好就放进篮子里,而且阮于氏顾忌新邻居刚搬进来,许多物件应该还没置办齐,特地放了几个白瓷碗和勺。

院子里没个落脚的地,直接在地上分茶太不像样,王婆婆干脆拎着篮子走到堂屋,正中摆着的一张桌子还算干净。

王婆婆把碗分好,边将擂茶从壶里倒出来边道:“院子里空落落的像什么样子,得闲了我得去买套石桌椅回来,夏日晚间也能坐院里吹凉风消暑。”

元娘则很乖顺的把勺子挨个放进碗里,然后抬头甜甜一笑,“阿奶,要不再添个秋千架吧,我看这院子大得很,加了石桌也还是显空。”

王婆婆已经拿起勺子喝了第一口,点头称赞,“好手艺!”

接着,她顺势瞥了眼元娘,“添就添吧,横竖如今庭院和屋里都空荡荡的,有什么中意的早些说出来。只有一个……”

上一篇: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下一篇: 逃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