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他脾性也好,元娘喜欢。
正想着呢,徐承儿就找来了,她来的时候可兴奋了。
“我爹娘已经应允,舅父打算去试探试探文修的口风。”
看着徐承儿笑得牙不见眼,浑身都透着喜悦劲的样子,元娘撞了撞她的肩,忍不住揶揄,“我们承儿不再观望观望,仔细探查了?”
“谁说我没有!”徐承儿不忿,叉起腰,小小骄傲道:“我瞧过好几回了,他当真不错。脾性好,爱说笑,不容易生气,他见谁都好说话,还常常去济慈堂帮着看顾穷苦孩子,除了我爹,我还没见过这么心善的人。”
徐承儿把文修好一顿夸。
其实元娘也觉得文修应当是个好人,而且爱笑,脾气也好,两人还都爱吃,说是天作之合也不为过。
若他是个不好的,纵然徐承儿再喜欢,元娘也会说道说道,但他既然是个好的,元娘自然只有恭贺的份,顺带揶揄臊一下徐承儿。
两姐妹笑得花枝乱颤,怪声怪气。
*
好心情持续到了第二日,正好学堂旬休,店里也没什么人,王婆婆干脆让大家都坐在铺子里吃,说不定还能招点人气。
王婆婆还让做梭糟的孙娘子把她家里的几个孩子全给带来了,说是年纪最小的那个生辰,王婆婆体谅她家里穷,把孩子叫来还能吃上肉,再下碗面,总归是比在孙娘子自己家里吃得好些。
因此,一时显得很热闹。
元娘也很沉浸,跟着说说笑笑,逗弄孙娘子家的小女儿。
以至于,背对着门口,完全没察觉到不对。
直到,熟悉的声音在唤“魏郎君”,她才猛地回头。
这一回头,差点叫她魂吓没了,怎么俞明德会和魏观走在一起,是到门口时恰好碰上吗?
元娘咽咽口水,心提到了嗓子眼,而边上一桌的陈括苍已经起身与魏观行礼打招呼,并且将孙令耀一并介绍。这也是应当的,毕竟说来都有些交集。
第75章
但元娘很快就镇定下来,她跟魏观尚且没有私情呢,有什么好怕的。
至于俞明德喜欢自己,他又未曾表明心意,自己只管不知,他应该也不至于拿这样私密的话对着外人说,真要是那样,他的品性就有待商榷了。
遇事万莫慌张。
元娘在心头告诫自己,本来没事,兴许一慌就真的出事了。
她稍稍捋了捋心绪,再抬首时,已经恢复如常,看着和平日没什么差别,一样的笑靥如花,笑得也很热切。因为来者是客嘛,她笑也是正常的,不管对谁都是如此。
几乎是元娘一回头,魏观就注意到了,她一笑,他亦回以和煦浅笑,眸光明亮,颇有些心照不宣的隐秘感。
偏二人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并未有任何逾矩,任谁都不曾察觉,这种隐秘的欢喜,要更浓烈些,像阴凉处攀起的藤蔓,一点点往心上爬,在心间结出欢喜。
元娘很快就回过头,低头捧着碗,看似继续吃,却没什么动作,只是悄悄弯起眉。
而王婆婆已经热切的迎上去了,她一早就想请魏观去外头正店吃顿饭,谢谢人家当初帮忙,要不是有他,店里当时太忙,如果有人闹起来,就元娘和岑娘子和万贯三个人,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只是,一直都没能遇上。
她也问过犀郎,知道魏观并不在章豫学塾进学,偶尔前来拜访,见一见故人而已,所以就一直没能请到。
至于魏观来的这几回,恰好都与王婆婆错过。她并不知晓,他近来到过店里。
没想到今日竟然这么巧,她忙招呼魏观一并坐下。店里空的桌椅多,请他到孙令耀和犀郎那桌坐下,王婆婆还喊万贯去拿碗筷。
对,还有俞明德,也被王婆婆一并喊着坐下。
比起魏观,其实俞明德来得要更常一些,王婆婆平日对他也是很客气的,从不会给脸色。
但是今日二人一块前来,王婆婆瞧着,似乎与魏观说话声要热切一点。但也只是感觉,明面上挑不出差错,她招待魏观坐下,也一并问了句俞明德,“你可曾吃了?不若在婆婆这用午食,今儿人多,热闹呢。”
俞明德很认真的拒了,“多谢王婆婆好意,我在家中已用过饭,就不劳烦了。”
“哦。”王婆婆的语气淡了些,但面上还是笑着的,“那就再吃一些。”
她接着又问了魏观。
魏观起身一揖,清俊的面容噙着温文笑意,宽大的袖口使得他看起来身形飘逸,多了点名士风流的意蕴,“多谢您美意,我就却之不恭了。您家的酒糟吃食当真做的极好,我母亲用过后,念念不忘,我前来买了数次,可惜都未能遇上您。”
纵然是老谋深算如王婆婆,也是个凡人,对人的赞颂,尤其对方是一个看着就似君子的俊美郎君,怎么都会觉得舒畅,顿时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