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宫里有莲花(69)

作者:姽婳人间 阅读记录

莲花闻言,心中更是一阵怅然。她喃喃自语道:“以后……这宫中之路,究竟会走向何方?我又该如何在这深宫之中,保全自身,求得一线生机呢……”

宝瓶轻声道:“陛下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而陛下是文宗皇帝在十九岁那年诞下的龙子。想当年,先帝生下孝奕太子时,也不过才十六岁的年纪......如今看来,陛下着实已经不小了。可是,这大夏皇室中,竟只剩下了陛下一根独苗,这江山社稷,着实感觉.........岌岌可危啊。”

莲花闻言,脸色微微一白,她轻声道:“可是我真的很怕陛下,每次见到他,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寒意。”

宝瓶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她不解地问道:“娘娘您连战场上的千军万马都不曾畏惧,为何会单单害怕陛下呢?”

莲花低下头,声音有些颤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我经常做梦,梦到他......梦到他将我......将我的血放干......每次从梦中惊醒,都是一身冷汗。”

宝瓶面带忧虑地说道:“奴婢听说大夏的世家大族之女,不仅出身显赫,而且个个才情出众,手段厉害得很。娘娘,等她们有朝一日进宫,您就不怕他们承宠后来放干您的血吗?”

莲花闻言,神色微微一变,她低着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难道说,陛下他……真的要开始选妃了吗?”

宝瓶叹了口气,道:“可不是嘛,御史台那些御史大人们,天天拿着‘独宠妖女,绝嗣之兆’这样的话来逼迫陛下。他们已多次上书,要求陛下广纳妃嫔,以绵延皇室血脉。更糟糕的是,听说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也以‘后宫无主,国本动摇’为由,公然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这事儿要是再拖下去,只怕后果不堪设想呢!”

的确,李澄刚登基就有言官要求他广纳妃嫔,但他的主要压力还不是来自于后宫无主,而是他要如何对李珂在位时的政策进行拨乱反正。

在李珂掌权的时期,告密之风盛行,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无论是奴婢告发主子,还是儿子告发父亲,都如家常便饭般频繁发生,导致监狱人满为患,局势动荡不安。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监狱压力,李珂不得不另辟蹊径,设立临时监狱(假狱)以容纳更多的囚犯。

那时候,无辜者被冤杀的数量日益增多,许多家庭甚至整个宗族都因此遭受牵连,无法保全。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人自危,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为他人告密的牺牲品。百姓彼此间失去了信任,连简单的交谈都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偶语,生怕被他人误解或举报。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

李澄即位之后,立即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大赦天下。他下令释放了显宗(这是李澄给李珂上的庙号)朝期间,因蒙冤而入狱的数十万名无辜百姓。这些人曾无辜地承受了显宗朝的严酷打压和迫害,现在终于重获自由。

为了彻底消除显宗朝遗留下来的恶劣影响,李澄还下令将那些诬陷他人的谗诉之文全部烧毁,彻底清除那些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的言论。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未来的可能性。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显宗朝那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围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新、自由的社会风气。百姓们纷纷表示,现在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生活,不再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和压制。于是,“冤愤悉除,朝野称庆”,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片和协、祥和的氛围之中。

李澄为了更加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特意下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在入阁商议国家大事时,必须有谏官跟随左右。谏官在这一过程中的职责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勇于担当,在决策过程中提出反对意见,以防止决策失误,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李澄对谏官这一职位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他立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治国理念。他深知,只有听取多方面的声音,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因此,他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臣子们直言不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

这样的治国理念,无疑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自然是后话。

想当年,元殊假死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李珂的邓皇后。为了讨好这位以前的嫂子现在的妻子,李珂特地下诏,以政令的形式要求负责贡品事宜的机构:“贡奉之礼,自古以来便是彰显国家威仪与富庶程度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贡品的华美与珍稀。自今往后,各郡国所献贡品,务必以奢华为先,务必精心挑选,务必力求尽善尽美。如果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就不要继续供奉了。唯有如此,方能彰显我朝之殷实与强盛,让天下万民共仰我朝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