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广公主闻言,盈盈下拜,那娇俏的身姿中透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坚定。她再次叩首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定当与户部官员紧密合作,齐心协力,为宽乡制的推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儿臣深知此任重大,但儿臣有信心也有决心,定能让宽乡制在我朝落地。”
李澄微微抬手,动作优雅而庄重,示意长广公主起身,他的目光中满是期许与信任:“朕深知你聪慧机敏,才智过人,此事交于你,朕自是放心。宽乡制的推行,关乎社稷民生,若能得以妥善实施,于社稷于民皆是大善,你定要用心,不负朕之厚望。”
长广公主闻声站起身来,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而果敢,声音清脆有力,犹如晨钟暮鼓,令人为之一振:“父皇放心,儿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责任如山,定会全力以赴,尽心竭力,不负父皇所托,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让宽乡制真正惠及天下苍生。”
一旁的高密公主,小脸涨得通红,眼中闪烁着羡慕与不甘的光芒,她紧握双拳,忍不住向前迈了一小步,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委屈,仿佛被遗弃的孩子般渴求着关注:“父皇,儿臣也想为父皇分忧,也想像长广姐姐一样得到重用,为国效力,为民请命。儿臣虽不及长广姐姐聪慧,但儿臣有一颗赤诚之心,愿为父皇、为百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金山公主见状,也跟着上前,微微福身,轻声附和道:“父皇,儿臣们虽年幼,但想为朝廷出份力的心情是一样的。”
李澄看着几位公主,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她们稍安勿躁:“朕知你们皆有心,只是此事复杂,需循序渐进。长广先有此机会,是因为宽乡制迫在眉睫,高密莫要着急,日后自会有你施展才华之处。”
高密公主轻轻撅起小嘴,一双明亮的眼眸中泪光闪烁,她声音中带着坚定与稚嫩的勇气:“父皇,儿臣虽年幼,但也读了不少书,知晓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请父皇相信,儿臣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让您失望。”
此时,莲花缓缓走上前来,她目光温柔,轻轻拍了拍高密公主的肩膀,以示安慰与鼓励。随后,她转向李澄,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陛下,您去年下诏开设义仓,旨在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向他们合理征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应对可能的荒年。这是一个深得民心的举措,让百姓感受到了陛下的关怀与仁爱。
为了更进一步彰显陛下的仁政,也为了让高密公主在实践中学习成长,臣妾斗胆建议,以后每次赈灾救抚之际,陛下可派高密公主前去灾区慰问百姓,亲自开仓济粮。这样既能保障百姓在灾难面前的基本生存需要,让他们不必再为逐粮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也能让高密公主亲身体验到民间疾苦,培养她心怀天下的胸怀与担当。”
李澄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微微点头应允:“就按皇贵妃说的办。高密,这也是你成长的一次重要机会,希望你能好好把握。”
高密公主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莲花的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她的一次信任与考验,更是她展现自己、为百姓做点实事的机会。
长广公主见状,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温柔与理解,她连忙走到高密公主身边,轻轻地拉着她的手,柔声安慰道:“妹妹,父皇和母妃所言极是。身为皇家子女,我们肩负着为国为民的重任。此次我去户部观政,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定会倍加珍惜,将所见所闻所学,详尽地记录下来,与你和众姐妹分享。咱们姐妹一同学习,一同进步,日后也好为父皇和朝廷出更多力,为百姓谋更多福祉。”
高密公主听了莲花和长广公主的话,原本焦急的情绪稍有缓和。她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父皇李澄,认真道:“父皇,儿臣明白了,儿臣会向长广姐姐学习,虚心请教,勤奋努力,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儿臣定不负父皇和母妃的期望,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
金山公主也点头称是,脸上洋溢着坚毅与自信:“父皇放心,儿臣们定会铭记父皇的教诲,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为朝廷分忧解难。儿臣们相信,在父皇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定会日益强大,百姓定会安居乐业。”
李澄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与骄傲:“如此甚好。长广,你明日便可去户部报到,户部官员自会妥善安排你的事务。你需虚心学习,多听多看多问,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为朝廷和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