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垂落的双翼旁各有两道旋转楼梯直达二楼走廊,楼梯后则是排列整齐的书架。
谢浮玉站在二楼走廊边朝下看,发现一楼似乎呈现出某种眼熟的环形,如果将二楼走廊和一楼圆厅补全成三百六十度闭环,看起来应该是一对相互嵌套的圆环,而座天使像刚好位于圆环中央。
他比划几下,说:“像一只眼睛。”
“轮子眼。”殷浔还记得温献瑜当初的科普,“传闻中的天使并非慈眉善目,否则无法震慑世间诸恶,所以座天使往往被塑造成一对长满眼睛的翅膀,和楼下这个还不大一样。”
座天使像的存在再度证明自然法则与秩序的不可破坏,谢浮玉脚尖一转,循着指示路牌回到一楼,“线索大概率藏在维特拉胡斯岛的历史书里。”
万物皆有来处,自维特拉胡斯岛出现智慧生命后,历史便被书册记载了下来。
两人很快在一楼背面找到了历史档案馆。
谢浮玉推开门,发现档案馆被做成了博物馆的模样,除了靠近大门的墙角摆着一只书架以外,其他地方都是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与这座岛相关的历史物件。
“这些书是一样的。”殷浔随手翻开一本,念扉页上的字,“维特拉胡斯历史记录册。”
册子里的内容并未采用完全学术化的语言,比起历史书,它更像一个纯粹的神话故事。
“旧石器时代的大海尚未孕育出维特拉胡斯,据考证,这座小岛大约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又在大航海时代被人类发现。过去的维特拉胡斯远不如今日这般沉静,那曾是一座由原始森林环绕的岛屿,因为有了人类而有了林田屋舍,有了秩序。”殷浔话音一顿,兀自重复了一遍这段的最后两个字,“秩序。”
谢浮玉就着他的手扫了眼书中的文字,“又是中文。”
“可能是根据看书人的身份自动转化的吧。”殷浔边念边从最外面的展柜往里走。
谢浮玉仔细打量着展柜中的物品,看见早期的一些鱼鸟化石,应该是迁徙的岛民考古出来的,至于人类使用的器具,原始石器陶器青铜器全部没有,最早出现在岛内的人类用品是陶瓷制的锅碗瓢盆,估计是被航船贩售进小岛的。
刚好殷浔翻了几页,念到相关的部分:“那些从外海来的人,说着同一种语言,带着闪闪发光的大家伙登陆了维特拉胡斯。他们在海岸架起高塔,向云层发射信号,又将山脉与森林剖成两半,掏出蕴藏在地表之下的宝藏……时间跨度这么大吗?”
闪光的大家伙多半是钢铁,上岛的人类明显已经开始使用科技改变这座小岛,殷浔皱了皱眉,直觉这段话有些奇怪。
“是叙述视角。”谢浮玉停在一□□立的玻璃展柜前,漫声说,“如果这本书是岛民编纂的,为什么要用‘那些从外海来的人’这种一看就是第三视角的叙述方式?”
殷浔一怔:“所以这本书是……”
“阿什,或者说普罗透斯留下的。”谢浮玉毫不意外,“阿什站在上帝视角,因此拥有绝对的客观公正,历史记录册是他故意放在那儿让我们看的。”
殷浔:“他这么做图什么?”
“这个。”谢浮玉屈指敲了敲面前的展柜。
晦暗灯光下,殷浔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
长方体玻璃展柜中陈列的是一具尸体。
拉奥孔的尸体。
第179章
沪津博物馆之前从某盛产青铜器的省博借过一些展品办专题展览, 展厅进门处摆金缕玉衣的那台玻璃柜跟现在拉奥孔躺的差不多大小。
谢浮玉弯腰看展柜侧面的展品说明,注意到这里的人将拉奥孔称作天外来客。
“2784年冬,这位天外来客出土于维特拉胡斯岛北的矿道,”殷浔瞥见展品名称旁缀着的一段小字, 轻声念, “矿道塌方后, 遗体重见天日,天外来客被人发现时便呈现出尸身不腐宛如活人的特征,运至档案馆当日未做任何修复,多年来也没有出现任何腐化迹象。不过,当年存放天外来客的玻璃柜内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渗出水珠,相关学者察觉此现象后对其重新做了检测, 证实天外来客为地外生物,并不属于人类。”
水珠同样由某种未知成分构成,无色无味,对活人无害,但具有轻微的放射性。
闻言,谢浮玉趴在展柜边眯了眯眼,“所以这是一件出土于七百多年后的......文物?”
“是的, 文物。”殷浔点点头, 语气笃定,“并且我们还将在三天后参加这件文物的葬礼。”
谢浮玉:“......”
“阿什编的历史记录册出版于哪一年?”他隐约想到什么, 偏头看殷浔手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