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兰亭序(154)CP

作者:芮德 阅读记录

树下的人却一动不动。

良久,一阵细细的风吹起他的袍角,僵立着的人终于动了动指尖,指尖的动静开始蔓延,至四肢、胸膛、肩膀……江离的身体无一不在震颤。

一声压抑的呜咽声响起,在树下、在碑前传开。

而那白雀儿好似被树下凄厉的哭声吓住了,扑棱着翅膀飞远……

江离那年十九,一举考中进士,是乡里远近闻名的才子。

少年心高,雄心壮志,带着家中老母的嘱托,承着父老乡亲的期望,向满城锦绣的皇城而来。

现实却比少年想的要艰难百倍。

百里之才又如何,满腹经纶却换不成一分银钱。

上京有十里长街,华灯璀璨、游人如织,欢迎的却不是他这样的穷书生。

很快,江离便花光了所带的盘缠,平日里卖字卖画为生,却只能将将裹腹,若是几日卖不出,就只能将馒头掰成几份,在灯下一边背书一边干嚼,再喝一口向邻居家讨来的米汤。

馒头吃完,肚子里还是空空荡荡。

那日,江离从南山书院出来,他虽在一月一度的清谈中拔得头筹,可并未觉得有多快活。

江离行至一家面摊,葱油香扑鼻而来,肚子好似回应般发出一阵咕噜声。

他咽下口水,忆起兜里剩余的钱,心中无奈:罢了,还是回家吃馒头吧。

这时,摊上一位老者叫住他:“小友留步,老夫一人吃面无聊,可否邀你一起?”

江离正想拒绝,肚中又发出一声哀叫,这个空隙,柳时清已经朝摊主要了两碗面。

面已下锅,江离无法,只好向他走去,在桌对面坐下。

“多谢老人家,敢问老人家尊姓大名?今后我好回请。”

柳时清摆摆手:“名字就是个代称,你想叫什么都可以。”

面端上来,腾腾冒着热气,油花沿着碗边散开,在面汤上来回晃荡,江离又吞了下口水,他已经记不得上次看见沾油的食物是什么时候了,道了声多谢,大快朵颐起来。

柳时清笑眯眯地看他吃:“我刚刚路过书院,见你在清谈上胜了崔贡生。”

江离却摇头:“可这清谈虚大于实,并无甚用处。”

“哦?为何这般说?”柳时清有些意外。

“他们辩四书五经、庄周儒学、家国之弊……自以为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可都只是嘴上说说,症结谁都知道,可无人能治病,于百姓和国家毫无用处。”

柳时清听后愣了愣,拍着手掌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声开怀,毫不顾忌,惹得其他食客连连侧目,自己却毫不介意。

等笑够了,柳时清才道:“小友的这番言论我倒是头一次听说,看你这样子是想要考取功名吧,书院那些人将来说不定就是你的同仁,你这么说不怕得罪他们?”

江离喝完最后一口汤,擦擦嘴:“我做官是为了治世,并非为了和他们交友。”

这话从一个衣服上打了不知多少补丁的青年口中说出,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柳时清却眯了眯眼,脸上露出满意神色。

两人又聊了一阵,江离发现面前的老头似乎有些学问,好些见解竟高于书院那帮满肚子之乎者也的迂腐文人。

两人如觅知音,一不留神竟就着两碗面聊了半日。

日头西落,面摊摊主打烊赶人,江离这才惊觉已经天黑了,柳时清向摊主付了面钱,两碗面一共十文。

钱虽不多,可依然令江离窘迫,他将浑身上下搜了个遍,只搜出一枚铜板:“老人家,今日与您相谈收获颇丰,本不该由你付钱,可我现在只有一文钱......要不就当我向你借的,他日若有钱了,我再还你。”

柳时清笑呵呵摸了把胡须,拿过那枚铜钱打量:“小友,我倒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二。”

“请讲。”

“以钱治国国生乱,以德治国国必兴,何解?”

江离一愣,这是借着他这枚铜钱出题呢。

他埋头思索几息,又抬起头:“非也。以利治国,生小人,却使百姓多了生计,利于经邦和济民;以德治国,多君子,却抑制官员欲望,事过则败,弦过则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铜钱有两面,非正既反,可治国却并非如此,两者不是非黑即白,而需相辅相成,方能使一国兴盛。”

“好好好!”柳时清满眼放光,他将那枚铜钱郑重地收起来,“小友见解独到,这一枚铜钱可值万金呢!”

天色不早,江离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一幅观音图要画,站起来作礼:“今日相谈甚欢,比那清谈有意思多了,还有多谢老人家的面。”

柳时清却叫住他:“小友,可要做老夫的学生?”

江离停下脚步回头,华灯初上,照在柳时清一张笑眯眯的脸上。

上一篇: 知安 下一篇: 榻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