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师声泪俱下(149)

作者:长尔鲨 阅读记录

李丞相拍案:“罢了,我先去见见客人,总不能把人晾着……李锳这个逆子!到底想干什么!”

李丞相起身,到待客的厅堂见了太尉和御史大夫。

听到太尉和御史大夫问他相邀的缘由,李丞相没好意思说是自家逆子冒充行事,只是神秘莫测地含混过去,想要拖延到李锳回来、问清来龙去脉再说。

但李锳还未回来,管家手下的一个管事又来急匆匆禀道:“老爷,陛下和温太傅来了。”

太尉和御史大夫听到这话,不约而同交换了个视线。

李丞相愣了下,然后对太尉和御史大夫致歉一笑,接着把管事拉到门外,低声问:“陛下和温太傅?他们可有说来意?难道又是受‘我’邀请来的?”

管事也低声回答:“小的不知,但陛下和温太傅并未说是受邀而来……”

“怪了!罢了,陛下他们到哪儿了?先接驾吧!”李丞相头疼道。

管事回道:“管家正引着陛下和温太傅过来呢,暗中示意小的近路跑过来,先禀告您一声。”

李丞相想要叹气,又无可奈何,只得回身叫上已经起身的太尉和御史大夫,一起出厅接驾。

太尉和御史大夫已经不动声色交换了几个来回的视线,彼此都在揣测——

这么多年来从未听说过陛下登哪个朝臣的门,哪有他们刚上门,陛下就正巧今日过来丞相府了的道理,这李丞相方才一直兜圈子不肯说邀请他们的缘由,怕不是就是在等陛下过来!

这李丞相居然悄摸地站到陛下身边去了?

可今日把他们“诓”过来见陛下是什么意思!

卫樾和温催玉登门拜访,但比三公自在放松多了。

听到温催玉半点不意外地含笑说“三公都在,倒是正好”,李丞相这个主人家不由得心下一咯噔,再看太尉和御史大夫,俨然更确信了方才的暗中揣测。

李丞相叫苦不迭,直想把李锳这个逆子叫回来问个明白——若是知道陛下和温太傅会来,他方才见太尉和御史大夫时,绝不会为了顾忌颜面而给李锳打圆场。

但事已至此,李丞相只好勉强笑道:“陛下驾临,温太傅光临,是丞相府蓬荜生辉……陛下,恕臣愚钝,不知您纡尊前来,是有什么吩咐呢?”

李丞相是想表示,他真不知道陛下和温太傅来干什么的。

但太尉和御史大夫闻言,心下一沉——李丞相真是一刻都等不得,这就开始引导进入正题了,陛下到底会说什么?他们又要怎么应对?唉,真是忐忑啊!

李丞相并不迟钝,看到太尉和御史大夫的反应,就知道不仅没澄清成,还起了反效果,但此刻又不便说得太直白、即便直白说了只怕他们也不会信……李丞相更加叫苦。

卫樾和温催玉只当没瞧见三公的眉眼官司,表情不变。

温催玉看了看卫樾,示意他来主事。

“十日后便是李丞相大寿,朕希望你届时广邀满朝文武和诸侯王来你府上参加寿宴。”卫樾耐着性子冷冰冰地开口,看表情听语气,倒的确像是来威逼利诱的。

李丞相一愣,然后没敢问陛下为何有此提议,就怕自己问多了,听到更难回应的话。

他只敢小心回答:“陛下记挂臣的寿辰,臣感激涕零,不过……臣今年并非过整寿,按过去习惯,并不打算大办寿宴,只准备自家人小聚,不好意思惊动满朝。何况今年特殊,这月底便是大燕国祚百年大典,满朝同僚都忙着,诸侯王们也是为此千里迢迢回雁安,臣不敢用一个小小寿辰去惊扰……所以,还是不必了吧?”

“朕觉得有必要。”卫樾不大客气地挑了下眉,“还是说,诸公被内朝压制久了,已经心甘情愿做马前卒,没有再重掌决策、为上分忧的心气儿了?”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均是愣住。

庄王当年为了掌权,重用内朝,外朝的三公九卿至今已沦为执行机构,内朝下达经由庄王首肯的政令,三公九卿不必参与决策商议、只能照政令执行。

百官之首的丞相空有其名,论实权远不如内朝尚书台的尚书令。太尉两手空空,军权落在内朝大将军府,常年有传言说庄王要裁撤太尉一职、使其虚置。御史大夫这一职,本来就容易被忽视,好的时候位同副相,不好的时候也就是个摆设,在庄王执政下连丞相本人都只能领命执行,遑论御史大夫,更是地位不显。

起初,三公自然也是不愿意沦落至此的,但庄王杀鸡儆猴,抓住了上任极度在意自身风评的御史大夫的把柄、将其逼迫至死,丞相和太尉、新上任的御史大夫都不是什么执拗的硬骨头,也就默不作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