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周立行还遇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马千木。
此刻的马千木,在自己高中毕业证上填了一笔,化名马千禾,他重新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是西南联大地下党的党支部书记,从事学生运动。
周立行和马千木两人在西南联大校园里相遇,两人都有些呆滞。
“你?学生?”周立行一拍大腿,妙啊,这躲得叫一个好。
“你?舵把子?运输队队长?”马千木没想到,山野偶遇过的疑似断联党员,潜入袍哥组织竟混到如此位置,还带人为抗战后方的运输线出力。
两人对彼此都不是十分了解,但办事的方向却是一直的,马千木听闻周立行要招人,十分积极地给与帮助。
沐明实一直跟着周立行的,她跟马千木两人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两人都避开了对方的目光。
第63章
因滇缅公路的路况异常危险,长年累月都有司机翻下山崖,车毁人亡,而司机又是技术工,尤其是开山路险路的老司机,不是三月五月能培养出来的。
周立行既是参加过修路的,又是会开车的,还天然就是个领头的舵把子,手底下既有管纪律的也有搞财务的,甚至带回来的“女袍哥/袍姐们”(沐明实的学姐学妹们)里还有懂医护急救的、会发电报的!
所以周立行加入西南运输处得十分简单,他点头的第二天,林玉道便把手续给他办完了。
他们不算军队,但主管人员和护卫队都统一穿上了西南运输总处的军服。普通队员配发了工作服两套、军毯两条。车队配置克罗斯利SCR-284短波电台一具。周立行最瞧得上的还是发放了一个加强排的武器,组成护卫队,有3挺捷克式机*枪,5把伯格曼冲锋枪(四川兵称为“虼蚤笼笼”),30条步枪,这个卫队由最可靠最精壮的青年组成,他们只进行军事训练。
这绝对算得上足额补充了,特别是武器方面,自是离不开林玉道的关照。
至于林玉道为什么这么着急拉周立行的队伍加入,除了上面的缘由,以及他与周立行的私交,还有一个原因。
林玉道非常清楚,西南运输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运输效率低下,贪墨成风,克扣薪资与生活物资之事层出不穷,竟连华侨亲属给机工们的汇款也给贪了。运输公司总经理宋子良经营不善,去年被撤职后,交通部长俞飞鹏来整顿,也不见起色。给予爱国机工们的待遇令人唏嘘不已。
而周立行的车队有商会背景,沐氏兄妹也曾保证,“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车队里绝不会发生。运输处办不到的,我们办。”
林玉道顺利把人抢到了手后,也是大松一口气,这简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天生队伍啊!谁见了不眼馋?!他不搞快点,这队人马指不定就被汽车兵团、机械运输处征召入伍了。
*
按照规定,为减少损失,各车队的司机和乘员需要在“西南运输处训练班”经过1个月集训,学习山道驾驶技术、基础维修能力、行车指令、军事运输规范、防空袭应对、应急演练等。
周立行这边一共有4个中队。第一中队是原本在滇缅线上跑运输的老司机们,经验丰富;第二中队是沐氏兄妹从南洋高薪聘来的年轻机工;第三中队则是从堂口那边调来的人;第四中队是学生中队,都是新招来的爱国学生们。
刚开始,一些新队员面对更专业的集训和理论学习,叫苦不迭,有些人甚至心有不满,尤其是堂口来的哪些人,闹着说学车都学会了,干嘛还要学这些。
周立行把他们召集起来,宣讲道:“告诉大家一个数字——30%,第一批机工在滇缅公路上伤亡率达到30%。”周立行先是伸出一双手十个手指头,然后比出三。
下面的学生们惊呼起来。
“滇缅公路地势险峻,全是泥巴地,一下雨就是坑坑洼洼,一出太阳就灰尘飞起,急弯陡坡拐来拐去。上了山,冷风冷雨冻死过人。大家以为是在平地上、是在城里水泥地上开车吗?我们还要运输燃料、弹药等军事危险装备。想保命就认真练,现在练的就是人家用十分之三的命换来的经验。”
沐明实也给大家打气道:“我们堂口先期已有50辆车跑起来了,他们也都经过了训练。现在都发了小财,大家可以自己去问问。这说明只有经过训练,才能在复杂路况下保命,只有保命才能上为抗战报国,下为赚钱安身。”
众人一听觉得在理,很少有人再叫苦了。
却说谷娃子、石娃子这样的新手学起来十分老火,周立行看了好笑又好气,“你娃儿,平时教你们多看点书,长点文化,现在晓得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