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双比赛终于结束了。
成功拿下了金牌,被装在一个小木盒里。
运动员退场的时候,朱淇看到不远处的舅舅他们眼眶微红。
因为后面还有女双和男双的比赛,双打赛事结束之后就是单打的赛事,朱淇还要借着女双和男双的比赛周期加紧训练应对女单。
这段时间完全没有离开大部队的可能,所以就只能远远地跟家人招了招手。
看到家里人脸上流露着自豪而又欣喜的表情,在这一刻朱淇觉得这个冠军拿得有那么一部分也是让家人看到了实质性的结果。
她还觉得自己这些年拿了那么多的冠军,而且上一次世运会也拿了一块混双一块团体的金牌回去,舅舅他们应该不会再这么激动了。
结果没想到他们的状态和上一次也没差多少。
只不过上一次是听着广播看着电视,而这一次是亲临现场。
/
回到世运村之后。
教练们又开了一个赛后总结。
任心华说了一些混双出现的问题,但总体还是以褒奖为主。
“这次混双组为乒乓球队又立下了汗马功劳,先拿下了第一枚金牌,取得了开门红。明天就是男双和女双的比赛了,这次参加双打的人里有两个是新一代的小将,秦晌和方淼。
而我要说的是,虽然你们是第一次参加世运会,但是你们要面对的,都是你们之前在全乒赛世冠杯里经常碰到的老对手。
所以比赛的时候不要有负担,不要有压力,关键球要抓准时机、落后了也不要紧张。”
“是——”
球员们一致回应。
其实有了混双比赛在前面做铺垫,即将到自己开始打比赛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焦虑和有压力了。
为了能保证女双和男双也能成功夺金,朱淇和宋临州单独就这次混双对战,写了各种详细的应对战略和思路,以及他们成功取胜的关键技战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秦小八也算是最新一批球员里面,第一个打出头来的球员了。
朱淇观察了一圈。
今年参赛的选手,几乎都是这两年才冒出头的新面孔。
她忽然想起前世的“国乒黑暗十二年”。
那个时候出现在莫斯科世运会上的人也和现在的这群球员们完全不同。
统治了乒乓这么久的中华队陨落。
一鲸落而万物生。
庞然大物的陨落,就会滋养更多外协们的出现。
那个时候朝鲜队、俄罗斯队、日本队、韩国队群雄争霸,出现了好几个成绩出彩的球员。
可是再也没有谁能一家独大,像中华队那样包揽几乎所有金牌。
上一届东京世运会的时候,男双和女双都没能把金牌带回去,所以这一届的任务繁重。
在男双比赛开始之前。
秦小八问了朱淇一个问题:“姐,你当初打乒乓球是因为喜欢吗?”
秦小八问的可能是自己这辈子六岁那年非要跟小姨父练乒乓球,但朱淇想的是自己前世第一次握住球拍的时候……
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久远了。
朱淇依稀记得自己当初第一次握住球拍的时候,纯粹是因为觉得如果能多一项技术的话,未来能够多一个工作的选择机会。
至于喜不喜欢什么的……
对于穷人来说没有这一项选择。
她当时的想法就是要能有一个吃饭的家伙事儿。
只是想着如果之后能因为会打乒乓球而有一份工作就很好了。
但是后来随着自己练乒乓球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跟自己打过球的人都觉得朱淇没有走职业运动员这条路太可惜了。
因为那个时候朱淇启蒙太晚,想要和国家队的一线球员们竞争,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朱淇也没有觉得怎么样,只是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朱淇自己也经常开始幻想一件事。
如果自己从小就开始练球,到了十五岁那年会不会进入国家队、二十岁那年有没有可能上世运会、三十岁之前有没有可能实现大满贯……
这种幻想的次数变多了之后,有的时候做梦也会梦到这样的场景。
自己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荣耀加身、光芒万丈。
全世界都能够注意到自己。
后来这样的幻想变成了真的。
这条路自己走过来也非常辛苦。
很多人都说她是天降“武曲星”,但是朱淇并不这样认为。
自己从上辈子开始算,再加上这辈子。
踏足乒乓球这个圈子有将近三十多年。
都是普通人的前半生了。
付出了这么多的时间,才拥有了站在比赛场的机会,而她又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而已。
/
双打比赛的安排是上午男双、下午女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