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年代体坛新星[乒乓](242)+番外

作者:掌中城 阅读记录

所有人看着朱淇听完直乐,都不知道朱淇在乐什么,但是从笑容来看,骂得很脏。

“我四比零完胜在原香选手之后……”朱淇直截了当,反驳对方的“惜败”一词。

咱也不知道为啥四比零会叫“惜败”,但人家既然这么说了,她还是得按照中国人的思维纠正一下。

“……我感觉她的状态确实没有去年东京世运会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说的自己有膝盖损伤啊什么的,但运动员伤病确实是一个经常发生而且很耽误比赛的事情……”转移话题。

“……前段时间我热身的时候还崴了脚,幸亏没有扭伤以及我们中华队的医疗团队非常重视,及时给我按摩、针灸,第二天就没事儿了。同时,也希望日本乒乓球队多重视点自己的球员,祝她早日康复。”阴阳怪气。

朱淇回答完之后,就看向下一个记者,示意一人一个,多了不答。

生病嘛。

谁不会似的。

她也生病!她脚不好!

霞姐之前还髌骨脱节了呢,手术完缠个绷带照样赢比赛。

猫猫混团之前手臂都抬不起来!打了三针封闭照样金牌!

她就不乐意听这些。

比赛这么多年了谁身上没个三痛两病的,谁比谁高贵呢?

有病就去治病!

都来当体育生了,还这么娇气!

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圣女天龙人了?

臭毛病。

宋临州在旁边没忍住,嘴角止不住地上扬,最后又觉得自己笑出来有些不太好就低着头忍着不发出笑声。

你说你惹她干啥?

第一个问题,朱淇回答得很犀利。

可能那个日本记者也没想到朱淇这么不给他们“脸面”,再之后的提问就正常很多了。

无非就是赛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对拿到第一有什么感想、认为比赛过程中最艰难的是哪一场……诸如此类。

朱淇和宋临州两个人也算是应付过很多采访了,对于这些提问应答如流。

最后一个问题。

由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提问。

——“你们作为目前的世界第一混双,又一起拿了这一届的全乒赛男女单打冠军,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对方说的?”

第60章 人事调动如果可以,我很想去你的家乡……

朱淇倒是很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宋临州在决赛里出现的问题,比如出手不够果断啊、有几个机会球被卡子哥溜走了啊、但第三局开始落点打得特别好啊之类的。

宋临州说得比较简单,只有一句。

——“我认为她会超越前面所有古人,也是后无来者第一人。”

这个夸得有点儿太狠了。

虽然朱淇自己也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着……

采访结束。

徐冬拎了个行李箱,留着装两个奖杯,里面还剩一点儿空档刚好让朱淇和宋临州把自己的球包也塞进去。

回去的时候徐冬发现教练组就给他们仨留了一辆自行车,想了想,徐冬对宋临州说:“你俩骑自行车回宾馆吧,我拎着箱子坐公交。”

俩孩子点点头。

回去的路上,他们俩又看到了个卖烤红薯的。

宋临州过去的时候说了句粤语,还挺流利,熟门熟路地要了两块本地称之为番薯。

“你怎么会说粤语?”朱淇问。

“胖虎教了我几句。”他说。

但朱淇看这厮对粤语的流利程度不太像是只会几句。

学霸就是谦虚。

坐在自行车后面吃着红薯,朱淇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来国家队已经三年了。

刚来国家队的时候,队里的很多老人现在都不在了,中间走了一批又一批球员,要么回去上学、要么在当地找了份教练的工作、要么就是自己开始办球馆。

前段时间何千路跟她打电话的时候,还说江淮省来了一个天赋手感非常不错的小女孩,才12岁。

也是右手横板打法风格非常像朱淇,江淮省队其他人都叫那个女孩“小朱淇”。

何千路在电话里还说:“我再练她两年,等14岁送国青集训营去,到时候你看看这小孩资质怎么样。”

朱淇很好奇,上次回江淮省的时候也没听何千路提起来过,光忙着转到八一队了,不然一定见见自己的这个迷你版。

蛋黄一样圆润的夕阳挂在头顶,一望无际的烧云层里露出来几颗星星点点,附近有几栋居民楼在火烧夕阳中柔化了边缘。

这么充满烟火气的傍晚,就连呼啸在耳边的冷风也变得可爱。

她都快要忘记了,前世十八岁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风景。

全乒赛结束后,她这算是声名大噪了。

15岁最年轻金王座。

17岁就站在世运领奖台升国旗。

除了当年任心华17岁拿过之外,也是年纪最小的“米里亚姆”杯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