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所有赛事里面关注度最高的比赛,最后出战的名单必须经过体育总局的批准。
体育总局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有资格竞争世运会单打名额的,必须有参加世运会的比赛经验。
然后根据上一届世运会表现,来判断能否有这个资格竞争权杖上最璀璨的“宝石”。
世运会啊。
毕竟是世运会。
任心华对这个拒绝的结果有一些失望。
虽然队里其他教练们都不看好混双这个项目,觉得混双吃力不讨好,但实际上任心华不这样认为。
混双是世运会里乒乓球项目最开始的比赛,而且也是第1年加入世运会。
这也意味着女球员会在世界杯赛场上碰到对面的男球员。
女球员可以向男球员学习前三板技术。
而男球员也会碰到女球员的衔接快攻。
男女之间的打法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当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更具有观赏性。
混双在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除了单打赛事之外,关注度最高的比赛项目。
在比赛名单确定之后。
任心华单独把朱淇叫到了办公室内。
其实在很早之前任心华就想要和朱淇谈一谈了。
她觉得这个女孩非常与众不同。
不同在于对胜利的渴望。
诚然运动员都是希望获得胜利的,但朱淇这个孩子似乎不仅仅是希望自己获得胜利。
自从朱淇来到国家队之后,感觉整个国家队的氛围都变得更加团结。
这种团结也一直都是任心华想要塑造的。
她不知道朱淇是怎么做到的,十分好奇。
朱淇猜测,任心华把自己叫过来大概率和世运会比赛有关。
在过去的时候,也做出了一副认真倾听的态度。
但任心华没有直接说,而是先和朱淇聊了一些在国家队的日常,问朱淇有没有什么不适应国家队的地方。
朱淇正常回答,表示自己在国家队适应得很快。
但还是觉得奇怪到底把她叫过来干嘛。
直到后面说到朱淇在省队的比赛,任心华笑眯眯地询问道:“徐指导应该没跟你说过,今年这一届混双的压力不比单打少。其实队里很多人都不想要打混双,尤其是教练们也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球员打混双。”
“我知道,但我不介意,只要能给我上场的机会就行。”朱淇说。
任心华很喜欢这个女孩的坦荡,但同时也很好奇:“你不想知道为什么别人都不想上混双吗?你不觉得这是一个苦差事吗?”
朱淇大概能猜到,于是她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不觉得。”
“为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混双比赛里面女球员一直都是陪衬而已。女球员不丢分,就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我看过报纸,有很多混双比赛,在被报道的时候都大幅度地去报道男球员们之间的各种表现。”
任心华静静听着,她没想到这个女孩这么关心时事。
朱淇继续说:“但是我觉得混双里面女球员反而是最重要的那个,因为女球员要去接对面男球员的球,还要从对面男球员的手里得分。既然一开始您给我们这个混双定义的是双攻路线,那么我就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当陪衬的角色里,我也希望能打破更多对女球员的标签,让全世界都看看女孩子凶起来能打出什么样的球。”
没有错。
就是这个样子。
任心华非常高兴,几乎是喜形于色。
她站起来,伸手拍了拍朱淇的肩膀:“我就知道,我没有看错人。暴暴,你——”
你会是中华乒乓球的未来顶梁柱。
但是任心华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因为她不想要在这个女孩只有17岁的时候,就给予她这么大的压力。
虽然任心华没说,但朱淇知道她很想要夸奖自己。
何千路说任心华几乎很少会夸奖别人,如果真的特别喜欢一个球员的时候,反而会有一种言辞短路的既视感。
嗯。
好吧。
就当她已经夸过自己了。
无所谓,朱淇会自己脑补。
“日本队最新研究了一个技术,叫‘弧圈球’打法,和你上次在乒挑联赛跟常红霞的决赛时打出来的那个球很像。我问了大何,他说是你自己研究攻克的结果。你是一个爱琢磨的球员,这是你的优点。”
其实在确定世运会名单的时候。
任心华有过一个念头,就是混双还是启用常红霞和高晓峰更保险,让朱淇上混团。
朱淇的成绩确实很好。
但是她的各方面打法和何千路太像了。
自从朱淇拿了亚洲杯的冠军,现在外面都在研究朱淇的打法。
就比如俄罗斯的那个斯诺迪亚娃,几乎完全复刻朱淇的发球和反手系统。说明目前朱淇目前的技战术已经被外协琢磨透了,包括韩国的教练组也用削球手换掉了输给朱淇两次的李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