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387)+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与此同时,斥候飞奔而来,跪地禀告:

“报告神后,彻侯廖若从山阴郡折返回来,眼下正率领精兵四万,杀入城中,清缴叛军!!!”

面对如此令人振奋的消息,大殿中央的太后,只是跪在死去的公子摇光面前,双手死死抓着地面,整个人微微地颤抖。

刚刚两人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反手倒转剑柄,将剑刃倒转对自己。

而她手里的匕首,却准确无误地扎进他的胸膛。

他永远低估自己的爱,她永远高估自己的爱。

——————————

黎明,黄钟大吕敲响八十一下,为天子崩。

钟声如水波般扩散在整个天耀城里,当群臣涌入太极殿,准备为陛下奔丧,却不像他们预料那样看见宸王和太后的遗体,而是看见死去的公子摇光和横七竖八的宗室尸体。

太后独自一人坐在高高的黄金铸成的王座上,撑着头,纯钧剑斜斜插在一旁,地面铺着的软毯已经被鲜血浸成一片触目惊心的赤红色。

听见众人的脚步声,她缓缓睁开了眼。

她的眼睛是最纯粹的黑色,幽暗深邃,像是夜色下隐藏了无数秘密的大海。

可是此刻,她的瞳孔里,唯有一片令人心悸的空白。

面对唯唯诺诺,连大气都不敢喘的一众公卿大臣,她的声音飘飘渺渺,好似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她说:

“乱党皆已伏诛,尔等见朕,还不参拜?”

一片此起彼伏的“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声音里,女帝缓慢地扫视着底下的群臣,视线之内,只看见乌压压一片人头。

真空寂啊。

她以前怎么没发现,偌大的紫宸宫,是如此寂静而孤独呢?

在这个深宫里,她送走了自己的亲人,送走了自己的仇人,送走了自己的友人,最后,送走了自己的爱人。

将来,她又要被谁送走呢?

第174章 帝颂(16)华句一垂,江山共峙。……

宸王璇玑三年七月初七,宸王颁布谕旨,宣布自己禅让于太后荷华,太后祭五岳,于岱山举行封禅大典,正式称帝。

女帝登基后,改年号为兆,恢复了前朝历法的使用,史称“后兆”。

因为之前诸国割据,战乱频繁,女帝在建国之初,深感战乱之苦,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治国方针,与民休息,刑罚罕用,虽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

不仅如此,女帝在位期间,她还大量任用女官女将,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在女帝的鼓舞下,无数女儿走出闺阁,于朝堂之上谏言献策,于沙场之中披甲执戈,于市井之间经商兴业,以簪缨换吴钩,凭才思定国策,创下不吝于男子的丰功伟绩。

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的盛景,命名为“红妆天下”。

是夜,紫宸宫,昭阳殿。

“诗语,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可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

她又梦见了他。

梦里明月高悬,他依旧白衣如雪,站在五孔莲池畔,四周雾气朦胧,他只是安静注视自己,一如初见。

她很想开口唤他,然而一个瞬间,却想不起来他的名字。

再想起来时,已经从梦中惊醒。

女帝看向窗外,夜色沉沉,一轮满月悬于天际,银辉如薄纱般漫过重重叠叠的飞檐翘角。

“陛下——”念薇揉了揉眼睛,想要过来侍奉。

然而,女帝只是对她道:“把哀家最早带来紫宸宫的那件衣裳拿来,就是那件天水碧的。”

换好衣服,女帝又让念薇把自己的头发梳成少女时的模样,没有装饰任何珠玉,只是松松挽着发髻,斜插一朵绒花。

她的手腕上一直戴着他送自己的那对翡翠镯,从未取下来过,然而镯子翠色依旧,她的容颜却已不复当初。

她凝视着铜镜里的一头白发,不觉叹口气:“还是老了呀。”

念薇笑道:“陛下在我心里永远年轻。”

“你说……我这样去见他,他还认得出我吗?”女帝忽然轻声问道。

念薇一愣。

女帝没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让她退下。

她走到薄纱屏风前跪坐下来,屏风后映出一个修长的剪影。

白衣高冠的公子面容俊美而年轻,含笑凝睇来人。一盏琉璃灯在屏风旁摇曳,火焰是幽幽的蓝色。

——他去世后,她令术士花费数年的时间,才在幽荧海里找到能够让魂魄依附的奇石,刻成他的模样放在薄纱屏风后,又点燃引魂灯,保证他的魂魄不曾归于九泉,轮回转世。

只是,石上有奇毒,魂魄非活人,只能远看不能靠近。

但她……不能再奢求更多。

此刻,面对屏风上的剪影,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