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以前在幽京,应该会很喜欢这样的景色吧。”苏日勒轻声道。
荷华微微一怔,不知该如何接话。
她其实对姑姑印象没那么深。
准确说,荷华记事起,兆长公主就嫁到北疆去了。她只能从宫人和母妃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她的生平大概。
曾经的天之骄女,名誉中庭的兆朝第一美人,无数世家公子与诸侯贵族追求的对象,最后……最后只能含着泪,心不甘情不愿地坐上去北疆的鸾车,嫁给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的蛮族部落的大君。
听说嫁去北疆的时候,姑姑曾经一连三日绝食抗议,最后是祖父亲自带着她登上嘉和关的城头,将两军交战的战场惨状指给她看,她才最终同意和亲北疆。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她的牺牲换来了边境几年的和平呢?
甚至姑姑嫁去铁勒部没两年,铁勒部就被风炎部吞并了,连同兆朝与铁勒部的盟约,也成了一张废纸。
荷华只感觉讽刺非常。
听见苏日勒对兆长公主的思念,荷华组织着措辞,用尽量轻松的语气,说了几件兆长公主以前在昭京的趣事后,打算换个话题,好好和苏日勒聊一聊互换质子的事。
她理解苏日勒不想留自己弟弟在风炎部的心情,但阖宫上下,真拿不出用来交换的孩子了。你让荷华去找个大臣或者宗室家的孩子出来,她也舍不得,都是爹生妈养的,没必要非得让人家孩子去人生地不熟的风炎部吃苦。
就算吃苦了又能怎样?战乱一起,别说保证盟约,大家能保全自身就不错了,铁勒部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就在此时,苏日勒忽然开口:“太后是不是不愿意送质子来我风炎部?”
心思被人直接戳穿,荷华有点尴尬,她咬了咬唇,缓声道:
“大君误会了,哀家不是不情愿,而是……委实没有合适的人选。”
“其实留敖日在王都学习,于我风炎部而言,是利非弊。本王也不是非要为难太后,让太后交出一个人跟本王回去。”苏日勒涵养极好,即便察觉荷华可能会毁约,也仍旧站在她的角度安慰她。
说着说着,他忽而话锋一转,问她:“不知太后有没有听过乌恒王与章太后的事迹?”
荷华微微蹙眉,不知苏日勒的用意,只能附和道:
“听过,怎么了?”
苏日勒依旧保持着风度,笑着和她聊起这桩宸国王室秘闻。
“本王虽生长在草原,却也知道,乌恒王与其族人本是我蛮族部落的一支,只是由于蛮族内部的争端,导致他草场被占,只能带着族人南下渡过汧灵江,占据了山阴一带,自立为王。”
听见苏日勒的讲述,荷华点了点头:“不错,山阴郡位靠兆朝前都城昭京,本是由我祖父统治的王畿。但乌恒王求见祖父,并拿出蛮族骏马作为交换,祖父便同意了他封王的请求,正式将山阴郡赐给了他。”
说是交换,其实一方面是蛮族隔三差五骚扰昭京,搞得祖父头大如斗,另一方面,祖父与朝中大臣又确实眼馋他们的骑兵与骏马,想着能不能从中学点改良法子,用以提升兆朝军队的作战水平。
哪曾想后来便宜没占到,好处全被宸国拿走了。
苏日勒继续道:“在山阴郡立国后,乌恒王带着族人迅速融入中庭的生活,恰逢宸惠王去世,山阴郡与宸国接壤,乌恒王作为一方诸侯,按照中庭的礼节,自然要去吊唁宸惠王。好巧不巧,就在丧事上,乌恒王对章太后一见倾心,而章太后为稳固宸国后方,也半推半就地同意与乌恒王缔结姻亲,两人还秘密生下了一个孩子——如果本王没记错的话,彻侯廖若的家族,便是这个孩子的后代吧。”
荷华神色不动。
诚如苏日勒所言,青溪廖家的先祖,便是乌恒王的血脉。
不过话说回来,好端端的苏日勒提乌恒王的事做什么?他总不是看上廖若吧?廖若可是连沈冉都不想嫁,更别提嫁去北疆了。
就在荷华揣测着苏日勒的意图时,苏日勒突然顿住脚步,一双微微泛紫的眼瞳认真凝视着荷华,笑道:
“其实以太后的情况,未尝不可效仿章太后。在我们草原,女子的夫婿去世,二嫁三嫁是非常正常的事,哪怕贵为阏氏也是如此——譬如我母亲,铁勒部覆灭后,她便再嫁我父王,成了他的侧阏氏。本王以为,太后年纪尚轻,没有必要在大好年华里,非得为一个死人守节。”
他向她靠近一步,整个人透着不可莫名的诱惑意味,压低声音道:
“若是太后找不到合适人选的话,本王十分乐意当乌恒王。本王的大阏氏之位至今空缺,太后正好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