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330)+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沈冉同样补充道:“不管是修筑堤坝还是挖渠引水,都是郢国江渊营的拿手好戏——郢军毕竟是以水师闻名天下。更何况当时宸国朝野上下都在因丰泽郡大旱,流民起义一事忧心忡忡,根本无暇顾及是不是有人会在漓河上游偷偷搞小动作。”

被两人所描绘的事实所惊,荷华心下一沉。

许久,她深吸口气,道:“派人传信给盛阳城郡守沈奚……不,廖若,你现在就带人赶去漓河上游,看看是否有人在挖掘水渠。若有,尽数扑杀,一个都不能放过。”

廖若应声领命,当即匆匆离开。

她又看向丞相姜璘:“加急传信给沈奚,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守住盛阳城,同时密切关注漓河一带的情况。”

姜璘点头称是。

窗外墨色如渊,重重铅云低垂,檐角冰棱垂如寒剑,宫灯在风隙里明明灭灭,似孤魂提灯踟蹰于永夜,令人觉得脊背发凉。

未几,又有最新的战报传来。

“是临渊君新送来的战书。”内侍低头将金箔书奉上。

荷华展开一开,颜瑾一改往日风雅之气,笔锋凌厉毫不留情,语句寥寥却如冰刃出鞘,剜骨锥心。

他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宸国境内,有谁可堪一战?十日之内,盛阳城必破。”

面对这封具有强烈示威和警告意味的信,荷华闭上眼睛。

颜瑾既然如此有信心,那就说明摇光一切的预测都是对的,他大概率会采用水攻之法破盛阳城。届时城内尸横遍野,疫病横行,又是生灵涂炭之景。

外面寒风呼呼地刮着,窗纸猎猎作响,许久许久,她总算睁开眼睛,对摇光道:

“既然颜瑾认为你失势后,宸国无人可与他一战,那么,你陪哀家同去盛阳城。”

不等摇光回答,姜璘踏步而出,连声制止:“太后不可!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您怎能冒如此风险!”

荷华摇头:“陛下年幼,哀家为宸国太后,便要肩负起守护宸国子民的重任。如今盛阳城危在旦夕,哀家亲至前线,起码能给予他们士气上的振奋。”

姜璘犹豫:“但您也可以派大公子去,而不是非要自己……”

忽然停顿。

他意识到,以摇光身份之敏感,荷华作为太后,是不可能放心摇光只身离开王都。

摇光道:“丞相大人无须忧心,微臣自当竭尽所能,保护好太后。陛下这边,就劳烦丞相大人多多操劳了。”

荷华亦是道:“哀家会拟旨,明日早上便启程前往盛阳城。哀家不在的这段时间,便是由你监国辅佐陛下。若有犹豫不决之处,派人传信于哀家便是。”

“太后此次出行,是否要声张出去?”姜璘又问。

“要。”荷华深吸一口气,“哀家要让整个宸国都知道,哀家决不会放弃盛阳城,更要让颜瑾和郢国将士知道,纵使宸国女君继位,女君幼弱,可我大宸不是没有人!不是他郢国可以随意撒野的地方!”

说到后面,她的声音振聋发聩,有金石交击之响。

姜璘总算想起,哪怕太后看起来弱质芊芊,手无缚鸡之力,但当年她也是真正亲临战场,参加过收黎、灭耜两场大战的。

于是撩衣跪地:“微臣,定当不负太后所托!”

——————————————

十二月三十日,太后荷华带宸王璇玑祭拜过陵庙、山川后,宣布亲征,与盛阳城郡守沈奚协同作战。

这也是自黎地的若幽河一役后,郢宸两军,正式交战。

太后御驾亲征的消息一经传出,原本因霜禾隘失利而士气低迷的东境军瞬间斗志昂扬。

更令他们意外的是,虽然失势已久,但在军中仍是一个战无不胜的神话的公子摇光,也与太后荷华一同,亲临盛阳城。

一月初三,荷华抵达云中郡。

她先派遣廖若为上将军,抵御西路郢国大将江笑亲自带领的江渊营一路,再派遣沈冉为南征都尉,辅佐廖若抵御郢军。

一月初五,荷华与公子摇光屯驻于盛阳城北郊督战指挥。

此时距离临渊君颜瑾约战,攻破盛阳城的日子,还有不到五天。

接连几夜未曾合眼,荷华坐在军帐里,喝完一碗提神醒脑的人参红枣粥后,强撑着继续看战报。

看到一半,廖若掀帐而入,铁甲上还带有新沾染的血迹,她一进来便向荷华拱手禀告道:

“启禀太后,诚如大公子所言,临渊君确实派人在盛阳城东侧挖了水渠,属下已经带人杀了修渠的郢军,将水渠填好。”

“辛苦了。”荷华赶紧起身,命念薇也给廖若盛了一碗粥。

廖若一口气喝完,用手背抹了抹唇后,道:“但我担心,颜瑾可能挖了不止一条水渠,毕竟放水淹盛阳城的话,一条水渠可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