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儿臣的王妹丹皎如今贵为黎国王后,这次耜国趁着宸容两国交战无暇顾及黎国,勾结北疆蛮族,侵占黎国的王都朝灵城,以至于黎王与一众王族皆被蛮族俘虏,丹皎怀胎八月,却为耜兵追击,不得不流离失所,遣使臣来宸求助。父王——”
摇光抬起头,定定凝视宸王烨:“您难道当真坐视不管吗?”
听到摇光的话,宸王烨还未出声,一旁站着的太常卿臧寿先开口: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黎国与丹皎公主固然可怜,但我宸国刚刚结束伐容,还是太子殿下亲自领的兵,殿下怎会不知将士们需要休养生息?更何况,耜国有北疆蛮族相助,想要攻打谈何容易!”
看了一眼宸王烨的脸色后,臧寿继续道:
“即便陛下有心伐耜,也得等到明年芒种,各地粮食收缴上来,才有足够的粮草辎重支撑这长途奔袭的战事。若此时贸然出兵,前方战士饿着肚子打仗,后方补给又跟不上,别说救援黎国,怕是连我宸国边境都难以周全啊。”
说完,臧寿双膝跪地,向摇光恳切道:“太子殿下,这一战,我大宸输不起,更不能轻易打响,还望殿下三思!”
荷华在门外听着臧寿的话,不由得有些叹服。
——臧寿虽然品行低劣,为人更是如墙头草一般,风吹即倒。但他之前与玄止交好,在玄止叛逃后,依旧能坐稳太常卿的位置,对于宸王烨的心思,可谓是揣摩得精准之极。
几乎算是替宸王烨说了一切他不便开口的话。
不过话说回来,臧寿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宸国刚刚攻打完容国,太仓粮草消耗过半,正是需要休养的时刻,否则将士也会不满。
宸国的常备军总共也就十五万,此次伐容,便消耗了近两万人,还得分出一部分兵力去维护容地的安稳,确保容地不会叛乱。
所以眼下,确实不是伐耜的好时候。
就是可怜丹皎与殉国的那三名使臣……
想起丹皎远嫁时的情景,荷华微地一声叹息,耳边仿佛又回响起摇光醉酒之际,曾对自己说的那句:
“我母妃总说,像她这样的和亲公主,不是殉国,就是殉夫。”
莫说当年的华阳夫人,曾经的静纾和自己,面对兆朝覆灭,何尝不是如此绝望!
乱世之中,纵使贵为公主,亦是身如浮萍,命似转蓬。
突然,一个念头窜上荷华的脑海,因为这个想法,她整个人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颤,心潮似海浪般连绵翻涌。
强行定住心神后,荷华推门而入。
“陛下——”她唤了一声宸王烨,向他盈盈屈膝行礼,然后将莲子汤奉于几案上,开口道:
“妾倒是有个主意。”
“嗯?”宸王烨挑眉。
荷华缓声道:“既然我大宸不能发兵助黎,但总能将丹皎殿下接回宸国吧。待日后宸国准备充分,再以丹皎的名义,起兵伐耜。如此一来,宸国既能获得黎、耜两国的土地,还能在在世人面前,博得美名。”
她这一席话,和摇光当初劝说宸王烨以替太子妃复仇的名义,攻打容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果不其然,宸王烨虽沉吟不语,神色却隐有意动。
摇光同样开口:“儿臣也以为,母后说得有道理。不如就让儿臣领一支精兵——”
摇光还未说完,便被宸王烨打断:“你是太子,不是将军,莫忘了你的本分。”
臧寿亦是道:“太子殿下,您偶尔出征个一次两次就行了,若常涉险地,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陛下的江山社稷又该托付于谁?”
闻言,宸王烨冷哼一声,不再看摇光。
见宸王烨不悦,摇光只好噤声。
就在此时,荷华再度开口:“陛下,不若就派妾去吧。让廖上造率一队精兵,护送妾至黎国,接丹皎公主归宸。”
此言一出,鸦雀无声。
宸王烨瞪着荷华,眼神里充满着不可思议——她不如听听自己方才在说什么,刚生完孩子,就瞎往外跑,放眼整个宸国的历史上,哦不,整个中庭的诸侯国里,都没有她这样的王后!
荷华却不慌不忙,缓声道:
“陛下贵为一国之主,必须坐镇王都。太子身为储君,伐容受伤,同样要于王都中调养身体,顺便协助陛下处理政务。但丹皎公主远嫁多年,如今接她归乡,总得做些什么,才能向世人彰显我宸国王室骨肉情深,证明陛下依旧顾念宸黎两国的姻亲之情。”
“丹皎是陛下的女儿,而妾,是她的嫡母,紫宸宫中,没有人比妾更合适。”荷华深深凝视着宸王烨,“所以,妾愿接公主归国。”
她屈膝下跪,向宸王烨稽首,行跪拜大礼,语声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