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引狼入室(77)

作者:陈鲜 阅读记录

大意了!张三这个王八蛋!

可眼下顾不得咒骂,他匆匆洗漱完,换了身簇新的长衫,“噔噔噔”跑下楼去。

今儿是大年初一,按方家的习俗要着新装给祖宗拜年。

方绍伦跑到大厅里,一家子已经到得齐齐整整,就差他了!

还好大年初一不会挨骂,方学群一脸慈蔼的叮嘱,“元哥,先去厨房吃点东西。”

他答应着跑到灶房,孙妈妈早擀好了鸡丝面,看到他进来便将面下到沸腾的锅里,笑眯眯的冲他说道,“元哥,新年要娶新妇呀。”

“姆妈,你总算不说新年要长高高了。”他从口袋里摸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封塞到孙妈妈的围裙口袋里。

方府年节会给下人发红包,这是他个人对孙妈妈的一点孝心,所以避着人。

孙妈妈要推辞,方绍伦将食指竖到嘴边,冲她打了个眼色。

老人家只好笑着摇头接受了这份好意。

等他三两口扒完面回到厅堂,管家已经点齐了人数,搀扶着方学群,一行人鱼贯来到祠堂。

青烟袅袅升起,长辈口里念念有词,杯筊时不时掷到地上。

后辈们跪下给祖宗磕头,或默念或低声的祈求着今年的心愿。

满面虔诚跪伏的人群,含糊囫囵的瓮声念叨,是告别家乡的人心里时常牵挂的一幕。

方绍伦在东瀛三年,每到除夕就会从记忆深处翻出来回想片刻。

中午一块吃过团圆饭,下午拜年的人就陆陆续续上门了,大都是世交家子弟、公司股东、铺子里的掌柜。

方绍伦晓得张三是必然要上门的,却犹豫着要不要抓他对质,到底大年初一,打骂人好像不太好?

而且狗东西要是说让他咬回来怎么办?这绝对是厚脸皮说得出来的话。

正踌躇烦恼间,袁闵礼先过来了,他高兴的迎上去,两人互道新禧。

张定坤领着“月城三杰”另外两位走进庭院的时候,正好看见方绍伦和袁闵礼把臂上楼去的背影。

方学群见了他们仨向来和气,好生勉励了几句。方绍玮也陪坐一旁,说了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场面话。

一直等到他们仨告辞,方绍伦和袁闵礼也没有现身,张定坤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第28章

大少爷的房间外头带了个小客厅,摆着中式红木沙发,因是冬天,垫着厚厚的皮毛褥子。

茶几上的紫胆瓶里插着凡茉莉、珠兰和乒乓菊。月城四季不缺花。

袁闵礼见那盆花卉错落有致,主枝、客枝层次分明,佣人显然没有这个闲情逸致,笑问道,“你自己插的?”

方绍伦点头,“春明是花道高手,我跟他学了点。”

“总听你提他,我倒真想见识一下是何等人物了,能让我们大少爷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袁闵礼斜眼看他,嘴角却挂着微微的笑意。

方绍伦是知道他的,以前在沪城求学的时候,他如果跟别的男同学走得近,袁闵礼就会不高兴,还搬出亚里士多德的《友谊分类》,力证朋友也是要分层级的。

于是赶忙辩解,“哪里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是你自己问的啊……”

一句话没说完,门房“噔噔噔”的跑上来,手里扬着一封书信,叫嚷道,“大少爷,您的信,邮差前几日便送来了,这程子事多忘了送上来,您千万莫怪。”

门房也精着哩,知道方家大年初一是绝不责罚仆从的,笑嘻嘻在一旁站着,接了打赏,才拱手作揖的下去了。

袁闵礼接过信封,一看上头的文字,笑道,“真是说曹操曹操便到了,可要我代劳?”

两人在耀华时收到情书都是互相拆的,方绍伦只能摆手,“你拆,你拆。”

临别前,他留了地址给三岛春明,山高水远的,还不曾写信过去,不想他就寄信来了。

袁闵礼也不客气,拿过茶几上的裁纸刀,小心划开,“哟,这位三岛先生,国文造诣着实了得。”

方绍伦凑过去看,清丽的团花笺上,一笔工整的簪花小楷,竖排书写着几行字:

“绍伦君尊鉴:

与君别后,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吾心之念,日甚一日。

忆昔与君同游,叙古论今,畅叙幽情,其乐融融,犹在耳畔。君之才情,如星辰之璀璨,令人思慕;君之德行,如松柏之高洁,令人敬仰。

相隔千里,吾心与君心,如明月之共照,虽远犹近。

时值隆冬,望君添衣保暖,保重贵体。

书不尽意,言不尽思,唯愿君安。

春明顿首

“一个东瀛人,竟能写出这么文绉绉的信来?”袁闵礼略带调侃的看着方绍伦,“鱼传尺素,看来这位三岛少爷对绍伦情意非浅呐。”

“春明对国学素有研究,汉语十分流利,你光听他说话是绝听不出是外国人的,”方绍伦接过信笺,收到抽屉里,笑道,“他人真的很好的,等他到了华国我第一时间介绍给你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