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听说前几年这儿还是片荒坡,老猎户说到了冬天的时候能见到狼脚印。”
“狼脚印?”姜柔挑眉,她虽然有着随身空间,但要是在睡觉中,可没机会让她躲进去。
不过她早就有了养狗的打算,于是直接说道:“正好,我打算养条狗,既能防狼,还能作伴。”
“你这个想法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曲乔梁好奇的问道。
姜柔可不敢居功,说道:“这还要感谢王丽姐,是她先提议的,我仔细想了一番后,发现养条狗好处多多!”
三人聊了一会儿天后,曲乔梁和王浩便走了,不再打扰姜柔收拾房间了。
不过在走之前却是向姜柔发出邀请,“等到时候去找老木匠打桌子的时间一块去!”
“可以!”姜柔也答应下来了。
等到中午时,李书记三人回来了,李强赶着牛车。
牛车上是新到的这一批知青的行李,在牛车的两旁的男男女女便是这一次到的知青们。
和姜柔他们上次来的时候一样,脚步虚浮,脸上满是疲惫,衣服被汗水浸透又风干,沾着斑驳的尘土。
有人一瘸一拐,脚上的布鞋早已磨破;有人眼神涣散,强撑着不让自己靠在牛车上睡着。
他们嘴唇干裂,嗓音沙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机械地跟着牛车挪动,十里山路的跋涉,耗尽了他们最后一丝精力。
第55章 :新来知青的分配问题
如今已经不是姜柔他们当时来的秋高气爽,反倒是天寒地冻,知青们经过一路的跋涉来到此地,早已精疲力尽。
来之前知道北大荒这边的冬天很冷,但没有想到这么冷,知青们身上的衣服与靠山屯这边的人相比就显得单薄了些。
李书记此时脸色凝重,随口叫来了张凯和王丽两人,“领着他们先去吃个饭,等吃完饭再带他们去宿舍去!”便离开了。
这一次来的知青比说好的还要多,靠山屯的存粮很可能不够,李书记作为靠山屯的书记兼任村长,必须要保证靠山屯的全体村民的利益,可也要对这些知青们负责。
这可着实为难他啊!
听到可以吃饭了,新来的知青们顿时来了劲。
毕竟这天寒地冻的天,吃饱了才有热量抵御寒冷。
吃饭的时候,张凯和王丽给新来的这些知青们介绍情况。
食堂的饭菜可没有知青们想象当中的丰富。
严寒的冬天为了生存,可以说能省则省,能吃饱就不错了。
双蒸饭抱歉没有了,一大碗杂粮糊糊,一碟腌白菜。
杂粮糊糊其实就是蒸熟的大土豆压成土豆泥和煮烂的玉米面以及少量的高粱。
刚到的知青们可接受不了,但却也的确饿急了,不吃没有也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吃。
当然也有家境殷实的知青,下乡前,家里准备了一些干粮,不过如今也吃的差不多了。
张凯和王丽在吃饭的时候对着刚到来的知青们说明这边的规则。
张凯用筷子敲了敲碗沿,等知青们的议论声小下去才开口:“先把规矩说清楚,晚上七点一过,没要紧事就别出宿舍。
外面零下三十多度,风刮得跟刀子似的,迷路冻伤可不是小事。”
“还有,”王丽把腌白菜碟子往中间推了推,“柴火金贵,屋里火炕半夜会添次柴,想暖和点就睡炕头。但谁也不许私自去柴房,这月已经丢了两捆柴禾。”
一个戴眼镜的知青皱着眉放下碗:“这饭怎么吃?全是粗粮,连口热乎菜都没有。”
他身旁的姑娘也跟着抱怨:“在家哪吃过这种东西?这哪是人吃的?”
张凯脸色一沉:“嫌难吃?你们在火车上看见地里的雪有多厚没?这时候哪来新鲜菜?去年的存粮撑不到开春,每粒粮食都得省着。”
“就是,”王丽往嘴里扒拉两口糊糊,“咱们屯子的娃娃都在吃这个。
嫌不够,自己想办法——后山有冻白菜帮子,想吃细粮就去挣工分换。”她指了指墙上的工分表,“挣不到工分,到时候连这杂粮糊糊都没得吃!”
知青们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碗勺碰撞的声音。角落里突然冒出句嘀咕:“早知道不来北大荒遭罪了......”
张凯猛地站起,板凳在地上划出刺耳声响:“不想遭罪现在就走!但我把话撂这儿,火车三天一趟,路上冻死冻伤,靠山屯可担不起这责任!”他扫视一圈众人苍白的脸,语气缓和了些:“吃饱了赶紧收拾,晚上还要教你们怎么封火墙。”
另一头,李书记召集了一下独自搬出去住的几名知青。
原本给这次来的知青建造的泥草房可以住12人,可这次来的知青有二十人,远远不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