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门口,人们排着队,手里攥着粮票和钱,眼巴巴地望着店内。
“我去排队买包子,你们先找个位子。”张凯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粮票,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
姜柔、王丽和曲乔梁在饭店里找了张桌子坐下,周强则好奇地在店里四处张望,眼睛里满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不一会儿,张凯端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回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时,邻桌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正在热烈讨论着工厂里的生产竞赛,话语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自豪。
吃着包子的时候,姜柔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
两人也发现了姜柔,郭远桥拍了拍宋志远的后背,指了指姜柔等人所在的方向,“看,是那个可怜的小姑娘。”
宋志远回过头,看到了姜柔,“还真是!”
两人之前是街道办的民警,因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台了相关政策,从一些地方部门抽调了一些人员充实到了兵团。
而两人刚好掉到了北大荒这边的一个兵团。
因为此前的身份,调到这边后,直接成为了临时班长,今天则是刚到这边,等会儿就要去兵团报到了。
姜柔手中的包子差点掉在桌上,她眨了眨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两道穿着绿色军装的身影,不正是当初调查她的那两个民警嘛!
两人买好早餐,走过来朝着姜柔打了个招呼,郭远桥开口道:“小姑娘你下乡被分配到了这边啊!”
宋志远盯着姜柔说道:“我们还真是有缘啊!”之前姜柔家的那件案子,草草结案,但他的直觉告诉他真相应该没有那么简单,姜柔这个小姑娘给他的感觉也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柔弱。
“郭大哥!宋大哥!”姜柔猛地站起来,木椅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你们怎么出现这里?”姜柔很是震惊,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他们。
郭远桥挠了挠头,胸前的“为人民服务”铝牌晃了晃:“上个月响应兵团号召,从街道办
抽调过来的。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你,对了你不是下乡了嘛,怎么来县城了?”
“我们是来县城取包裹的。”曲乔梁站起身来,朝着打招呼,“郭警官、宋警官!”
宋志远开口,纠正曲乔梁的话,说道:“同志,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民警了,我们已经从街道办被抽调过来了。”
郭远桥没心没肺的说道:“别介意,他平时就是这么严肃,你们别往心里去。”
曲乔梁开口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知青点男知青们的负责人张凯,这位则是……”
第24章 :往事
周强咽下包子,立往前探了探身子,好奇的问道:“宋同志说的什么案子?姜柔来咱们知青点一个多月了,干活儿比谁都踏实。”
他这话既是维护,也藏着好奇——毕竟当初姜柔来靠山屯时,瘦瘦小小而且身子弱的~,可以说变化比他们这些来了一年多的老知青都大。
郭远桥嘴快,直接就说了出来,“小姜姑娘家里当时遭贼了,家里直接被搬空了,连老鼠去了都要流泪,小姜姑娘回家后,更是被贼人偷袭,受了不小的伤。”
“说实话,小姜姑娘也算是挺惨的,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宋志远拽着郭远桥,“哎哎哎~”
宋志远抱歉一声,“不好意思啊,我们这时间有些不够了,还需要去报道,就先失陪了。”
宋志远也不顾郭远桥的挣扎,直接将其拽走了。
两人走后,众人复杂的看向姜柔,有同情,有佩服。
曲乔梁,他与姜柔不仅是来自一个地方的,更是高中同学,对于姜柔的情况,他并不清楚。小学的时候,姜柔的存在感并不高,对于姜柔的改观还是大家一块下乡前,火车站时的相遇,只是没有想到姜柔的家庭环境居然是这样的。
“没事,这些事情早就过去了。”姜柔开口说道:“走了,我们去逛逛,来的时候,有不少同志,要求帮忙带东西呢!”
“对对对!”周强开口附和道。
知青们走出红旗饭店,周强故意撞了撞姜柔的肩膀,指着街角贴满糖纸的副食店招牌。
“哎哎,姜柔你看!那柜台里摆的是不是花生酥?上次王大爷托我带二斤,说他闺女坐月子要忌口。”
他突然顿住,余光瞥见姜柔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帆布包带,指节泛白。
曲乔梁顺着周强的视线望去,发现姜柔盯着橱窗里映出的自己倒影。
晨光里她领口露出半截淡青色疤痕,是去年在公社打谷场被稻草划伤的——那时他才惊觉这姑娘总把袖口扎得死紧,原是藏着比农活更重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