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资助的贫困生是胤禩(199)

作者:四担白米 阅读记录

十阿哥忍不住讥笑:“王太医吕太医没看过这两本书?”

王吕两人面红耳赤。看是看过,没想到能这样用。

当然也不能怪他们。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才开始在中外医生的探索实践下结合使用。

郭绵之所以了解得这么清楚,完全是因为自小喜欢高危运动,上急救课的次数太多。

康熙怒斥王吕二人医术不精、医德不良,是导致八福晋犯错的罪魁祸首,将他们当场革职查办。

处理完他们,胤禩立即请康熙允准,将八福晋今日用的急救方法命名为‘八福晋急救法’,并为八福晋刻碑立传。

郭绵简直要被这个两极反转晃晕了。

胤禩你真没发烧吗?你爹娘奶奶兄弟正在批斗我呢!人家还没说放过我,你就让人家表扬我,还要表扬给全天下乃至后人看,是不是有点太蹬鼻子上脸了???

第110章

老四料定康熙绝不会答应,为了帮老八夫妻,立即出列恭敬地说道:“汗阿玛明鉴,儿臣以为此法确实功在千秋。然,若以‘八福晋急救法'傳世,显得不够庄重权威,毕竟八福晋并不是济世名医,再者,只怕市井小民因此名想入非非,将今日之事演绎得不堪入耳,于八弟之颜面,皇家之体面无益。不如......”

他略作停顿,目光诚恳地望向康熙:“不如以汗阿玛年号命名,称作‘康熙急救法'。一来彰显汗阿玛仁心济世之德,使天下百姓皆知此乃圣主恩泽;二来此名庄重威严,可杜绝市井流言;三来,此法若能流傳后世,当与正在编纂中《康熙字典》和《历象考成》并列,成为彰显汗阿玛文治武功的又一盛举。”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至于八弟夫妇的功劳,儿臣以为可在太医院设立专档,由院正親自記录始末。既保全事实本相,又不至因名号之争而损及朝廷体统。若汗阿玛恩准,儿臣願親自督办此事,务求記载详实,傳承有序。”

说完,他恭敬地补充道:“此乃儿臣愚见,一切还望汗阿玛圣裁。”

他这个提議令康熙極为心动。

康熙从政四十二年,先后平三藩、收台湾、親征准噶尔,武功赫赫,文治方面却没有太多建树。

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空缺,他才下令编撰《康熙字典》和《历象考成》。这两部书才剛剛起了个头,不知在他有生之年能否完成,如今这‘康熙急救法’已然成型,倒是能立即在文治空白上添上一笔。

不过他有点不好意思就这么霸占人家的功绩,也不太好处理八福晋——要是记她这一功,不仅不能罚她,还得奖她,那尊卑何在?礼教何在?!

胤禩心思复杂地看了老四一眼。

其实他原本就打算待康熙驳回‘八福晋急救法’,再提出‘康熙急救法’,好让皇父明白,自己和八福晋願意将这功绩让出来成全皇父的文治武功,請皇父为八福晋正名。

没想到被老四抢了先。

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老四绝不是‘捡漏王’,老四能坐上皇位,靠的是实力——他精明周全,極擅长揣摩人心,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必有收获。

现在皇父必定覺得老四周到贴心極了。其他儿子各有算计,只有老四想着皇父。

不过老四这一表態,至少是公开支持八福晋,对于扭轉当前不利局面至关重要。

胤禩不再多想,立即跟着表態:“多谢四哥提醒,儿臣以为四哥的提議极妙,叫‘康熙急救法’更合适。”

康熙的目光悠悠飘到郭綿身上。

这个法子是她想出来的,人也是她救的,她又是个极有主意的人,她要是不同意,此事办起来没那么漂亮。

郭綿这点覺悟还是有的,演技更是不在话下。

为了尽可能恢复胤禩的名誉,补偿对他的伤害,她非常虔诚地俯首拜請:“儿媳今日之举虽属情非得已,但确实损害了皇家体面,也伤害了八爷的颜面,儿媳万死不足以赎罪,惟愿今日事止于南苑,切不可令百姓知晓。皇父仁慈爱民,四海皆知。急救之法只有以皇父之名传播,此法才能真正惠及千秋。请皇父以年号命名!”

康熙沉吟片刻,状似无奈地看了口气,轉头对太后说道:“额聂有没有觉得老八媳妇这脾性很像一个人?”

太后不是他親娘,也不曾养育扶持他,在政治上对他毫无影响力。

她看得出来康熙很想要这个功绩,自知阻拦不了,却猜不出他要拿谁做梯子,便含糊道:“是有点像一个人,但本宮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一时想不起来。”

康熙摇摇头:“不怪额聂记性不好,其实您进宮时,那位长辈已经出宫去了。想来关于她的事儿,都是听宫里一些老人说的。朕也是听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偶尔提起,对她有些许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