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武皇则是一脸兴致盎然地让身旁的上官婉儿记下来,记下来,通通记下来。
打击世家贵族什么的,她一向最喜欢了!
【嘿嘿,其实安乐大帝还有一个骚操作。就是她会在国家有战争筹措军费时,向大唐的世家贵族们征收“爱国税”,名单嘛就是按照当初世家自己所编撰的氏族志以及每个地区前100的商户。】
【用安乐大帝的话来讲,他们作为扎根在这片土地几百年的世家定然很爱这片土地,很爱这个国家。所以当国家有难之时,想必他们也是很想为这个国家出上一份力的。朝廷呢也感受到了他们这一份拳拳的爱国之心,所以特意给他们这个机会。而他们在交了爱国税后,便会得到爱国者的称号。】
【当时的世家大族碍于安乐大帝权威,部分人选择暂时顺从,至于部分头铁的世家则当没听见。至于结果嘛,自然便是被各地军人找上了门。】
【军人们也很是卖力,毕竟这可是为他们自己挣粮饷啊!至于结果就是,没一个逃脱的。】
【世家和大商人们那时只能安慰自己,反正国家总不能一直打仗,他们也不至于被这么逼捐太多次。但显然他们太天真了,安乐大帝统一整个亚欧大陆板块仗可能少打吗?】
朝臣们只觉得自己的大脑快爆炸了,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
爱国税?还有这玩意儿?尼玛这装都不装了吧!
而李云乐则是在心中呵呵,真是可惜没有合适的理由学学黄巢,一路直接杀过去。
而且她已经很温柔了好吧,后世还有战时将个人所得税直接定到93%的总统呢!
【商税公布后,世家大族以及大商人自是反对不已。但彼时神龙政变刚过,安乐公主极有威望,她当场射杀李隆基的画面更是太过震撼,他们也实在没胆子硬刚,只能不情不愿接受。】
【当然他们心中却还抱有着一个希望,那就是安乐大帝所定下的收税方式实在是有些复杂,如今大唐哪里有那么多的基层官吏去征收那些赋税?没人征收的话那不就一切白搭吗?】
【不过呢,安乐大帝再一次飞快地打好了补丁。】
【她表示,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她要进一步发展科举制,从基层提拔人才!】
第28章
天幕下众人先是感叹了一句,终于听到了个他们熟悉的名词了。
但依照他们对李云乐的了解,不少世家子弟心中顿时生出了些不妙的预感。
况且这科举制从被隋文帝发明再到历代帝王推广,不本就是为了限制他们世家吗?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对于那些真正的寒门子弟还是很有优势的。
隋朝时的科举就不说了,那本来也得有达官贵人推举才能进行考试。
到了唐朝,虽然规模有所扩大,也不再需要人推举,但所录取的士子人数很少,朝中大部分官员都不是出自科举制。
更何况考试都是明卷,他们的姓氏远比那些考生的锦绣文章在考官那有用的多,结果嘛自然是可想而知。
当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参加科举的,门荫入仕难道不香吗?他们又何必跟那些寒门子弟们比拼呢?
所以他们这些家族一般都是推举想要依附他们家族的寒门士子,为他们扬名,为他们买通考官。
不过李云乐显然不是会照搬如今科举制的人,她肯定是要改革的,她又会怎么改呢?
武皇也很是好奇,她应当是自科举制创建以来最为倚重科举制的帝王了。
会去考科举的大部分都是寒门出生,能力也大多不错,因为没有根基反倒是不会像不少李唐老臣那般反对她。
但她一直觉得如今的科举还有不少缺陷,提拔出来的人才还是太少了些,而且也总容易被那些世家大臣们利用推举他们的自己人。
所以她对科举进行了许多次改革,比如开创殿试,自己亲自挑选人才,又比如开创武举,试图找到可用的将帅之才弥补如今朝堂上将星凋敝的困境。
只是做了这些之后,武皇依旧觉得犹嫌不够。
如今的科举制依旧不够公平,不能为她选到最合适可用的人才,但她一时间也难以想到该如何改革。
如今可算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至于李云乐,她自然半点都不意外。
不管何时教育和选拔制度都是重中之重,不过她也有预感,她对于科举制的改革应该会远超出武皇和其他人的想象。
而这时女声也印证了她的猜想。
【其实说成是对科举制改革有些片面了,安乐大帝可谓是逐步将整个教育制度都改了个遍。】
【当然,她一开始肯定不会直接这么猛的,一切都得慢慢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