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复仇逆袭局(134)

作者:浅夏漫游者 阅读记录

而这场精心策划的复仇大戏,显然,还没有到落幕的时候。

第95章 被做成“美人榻”的白月光皇后(14)

密室,如今成了萧景琰永恒的囚笼。

他被固定在中央那个特制的架子上,以一种扭曲却又被沈轻歌称为“完美”的姿态。

“陛下,今日阳光不错,可惜这密室里瞧不见。”沈轻歌的声音从他头顶传来。

他能听见,能感觉到她走近,甚至能闻到她衣袂间清冷的香气。

可他什么也做不了,连眼皮都无法合拢,只能被迫“欣赏”着这间他曾经最引以为傲的“藏宝地”。

那些匠人早已离去,如今这里只有他,和偶尔前来“探望”的沈轻歌。

“您瞧,您这副模样,可比那些没有生气的‘人偶’有趣多了。”

她用指尖轻轻划过他僵硬的脸颊,“有思想,会恐惧,却无法反抗,这才是最顶级的藏品,不是么?”

萧景琰的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那是他唯一能发出的抗议。

沈轻歌像是没听见,自顾自地说:“苏玉瑶曝尸荒野,听说没几日就被野狗啃食得不成样子了。陛下,您可比她体面多了。”

她欣赏了一会儿萧景琰眼中漫溢的绝望,才满意地转身。

“这密室,臣妾已经命人稍作修葺,以后就是您的‘长宁宫’了,您可要好好待着。”

没过几日,宫中便传出了皇帝陛下龙体沉珂,药石罔效,于清宁殿驾崩的消息。

举国哀恸。

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小翠指挥着宫人,将一具空空如也的紫檀木棺椁,从清宁殿缓缓抬出。

丧钟长鸣,白幡招展。

沈轻歌一身素缟,面容哀戚,却不见半分泪痕。

她在灵前,看着文武百官跪拜,心中平静无波。

这场盛大的葬礼,不过是为萧景琰那活死人的状态,画上一个世人认可的句号。

真正的萧景琰,还在他的“长宁宫”里,永无止境地品尝着他曾施加于人的恐惧。

“娘娘,一切都按您的吩咐办妥了。”小翠低声道。

沈轻歌微微颔首:“梓宫,便按礼制,葬入皇陵吧。”

做戏,自然要做全套。

国不可一日无君。

萧景琰膝下仅有一位年幼的小皇子,生母早逝。

刚好沈轻歌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傀儡。

很快,年仅七岁的小皇子萧承泽,被立为新君。

而沈轻歌,这位“死而复生”、身负“神迹”的孝贤纯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幼帝。

金銮殿上,小皇帝穿着宽大的龙袍,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两条小腿甚至够不着地,眼神里满是懵懂与不安。

沈轻歌端坐于龙椅旁的珠帘之后,声音清冷而威严。

“众卿平身。”

底下的大臣们,心思各异。

有苏玉瑶母家倒台后,被沈轻歌提拔上来的新贵,自然是感恩戴德,山呼太后千岁。

也有一些老臣,心中存疑,觉得这皇权更迭,未免太快了些。

户部尚书张廷玉,是先帝的老臣子,平日里也是个直性子。

他往前一步,刚想开口说些什么。

沈轻歌的声音淡淡传来:“张爱卿,可是对哀家辅政,或对新帝继位,有何异议?”

张廷玉抬头,恰好对上帘后那双虽看不真切,却仿佛能洞悉一切的视线。

他想起这位太后娘娘“死而复生”的种种神异,想起苏贵妃凄惨的下场,想起那些试图反抗之人的悄无声息的消失。

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他立刻低下头:“臣,并无异议。太后圣明,新帝年幼,正需太后辅佐,此乃大夏之福。”

“张大人果然是国之栋梁。”沈轻歌语气平淡,“既无异议,那便退下吧。”

张廷玉喏喏而退,后背已是一片冷汗。

其他几个原本也想说些什么的大臣,见状也都闭了嘴。

这位太后娘娘的手段,他们可不想亲身体验。

更何况,她身后站着的,可是“神明”。

朝堂之上,权力平稳过渡。

沈轻歌并没有急于清除异己,反而先颁布了几条新政。

“前朝苛捐杂税繁多,百姓不堪重负。即日起,减免天下赋税三成,为期三年。”

“各地官吏,若有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设御史巡查,广开言路,百姓亦可举告。”

“重开恩科,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几条政令下去,朝野震动。

尤其是减免赋税,简直是天大的恩德,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一时间,对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娘娘的赞誉之声,传遍了大街小巷。

“太后娘娘真是活菩萨啊!”

“是啊,先帝爷……唉,还是太后娘娘心疼咱们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