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打造美食街(131)+番外

作者:萤河 阅读记录

授艺、经营、照顾母亲、看着学生们成长……每一件事都足以让她投入全部的心力。

她不需要那些虚无缥缈的、属于话本里的风花雪月。

脚下的土地,灶中的火焰,才是她真实的归处。

只是,灶台旁,偶尔会多备一份碗筷。

只是,新研制的点心,总会下意识留出一份最完美的。

只是,在学堂里讲解食材的“膏腴”之感时,会想起某个低沉嗓音曾说过:“形已足,神尚欠蟹黄之‘膏腴’。”

这些细微得连她自己都未曾深究的习惯,如同无声的溪流,悄然流淌在忙碌的日子里。

转眼,深秋已至。

运河畔的芦苇白了头,空气中弥漫着糖炒栗子和新米蒸饭的甜香。

这日午后,学堂下了课,孩子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般散去,白母还在埋头完善她的《百草图解》,白景送走最后一位来询问酱料配方的街坊大嫂,看着略显冷清的灶间,忽然兴起一个念头。

“想不想吃糖不甩?”白景挽起袖子,笑着问。

白母三人异口同声:“想!”

草儿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要炸得金黄金黄,裹满糖云的那种!”

“好,咱们今天就做‘金缕糖不甩’,快去拿糯米粉。”

草儿拿来新磨的糯米粉,福伯捧来调好的温水,几人坐在桌边期待地看着她。

温水倾注的糯米粉被揉成成柔软的面团,揪一小团,在掌心搓圆,压扁,包入一小勺用芝麻、花生碎、少许猪油和桂花蜜调成的香甜馅料,再灵巧地收口搓圆。

油锅烧热,白净的糯米团子滑入

滚油,在滋滋作响中渐渐膨胀,变得圆润金黄,如同一个个可爱的小太阳,转眼就被捞出沥油。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熬糖。

白景另起一干净小锅,放入冰糖和少许清水,转小火,耐心地熬煮。

她全神贯注,盯着锅中糖液的变化,从大泡翻腾,到渐渐细密,再到糖液变得浓稠透亮,颜色由浅黄转为诱人的琥珀色,拉起细长的糖丝。

火候到了!

她迅速将炸好的糯米团子倒入糖锅中,手腕轻抖,小锅离火,快速颠簸。

琥珀色的糖液如同有了生命般,均匀地裹上每一个金黄的团子,并在快速降温中拉出千丝万缕、晶莹剔透的糖云。

细密的糖丝缠绕着团子,如同给金球披上了梦幻的金缕衣,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甜香四溢。

“哇,好漂亮!”草儿拍着手,小脸兴奋得通红。

白景将裹满糖云的“金缕糖不甩”盛入粗瓷盘中。

刚出锅的滚烫甜蜜,是最诱人的时刻。

她习惯性地,将其中一颗形状最完美、糖丝拉得最匀长的,单独放在了一个小碟子里。

就在这时,草儿的声音带着一丝古怪从门口传来:“老板,那位江公子派人来把咱们刚出锅的糖不甩全买走了。喏,银子在这儿。”她手里托着一锭沉甸甸的银子,表情有些哭笑不得。

白景一愣,看着盘中瞬间空了大半的糖不甩,再看看那锭银子,心中那丝沉寂许久的涟漪,又轻轻漾开。

他还是这样,用最直接也最疏离的方式,宣告着他的存在。

买断,又是买断。

她无奈地笑了笑,将银子收好,对草儿说:“看来咱们得再做一锅了,还有这个…”她指了指小碟子里那颗孤零零、裹满糖云的糖不甩,“先放着吧。”

暮色渐沉,学堂早已安静下来,草儿收拾好课本,被白母叫回去吃饭了。

白景独自留在收拾干净的店中,就着昏黄的油灯,整理着明日要用的教案。收银台上,那碟特意留下的“金缕糖不甩”在灯光下依旧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只是那梦幻的糖丝因冷却而微微凝固,少了几分飘逸,多了几分沉静的甜腻。

她忙完手头的事,洗净手,看着那碟糖不甩,轻轻叹了口气。

或许,该把它吃了?或者,送给隔壁玩耍回来的孩子?

她端起小碟,正要转身,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毫无预兆地从门口阴影处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风尘仆仆的沙哑:

“这次,‘膏腴’足了。”

白景的心猛地一跳,霍然转身。

只见门框倚着那道消失了数月,却仿佛从未真正离开过的墨色身影。

江砚依旧是一身不起眼的常服,只是眉宇间似乎染上了些许远行的倦意,深邃的眼眸在昏黄的灯光下,比往日更加沉静,如同收敛了所有星光的夜空,此刻正专注地落在她……和她手中的碟子上。

他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她,没有寒暄,没有解释为何消失,又为何归来,仿佛他只是出去散了会儿步,回来时恰好闻到了糖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