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仵作狂妃(458)

作者:陌缓 阅读记录

婉娘怕孙全难过,不说。

孙全怕婉娘难堪,不问。

原本是夫妻相处之道,但有些事,在心里搁久了难免变质。

多的闲事反正也管了,不在乎多几句嘴。

管完闲事,韩玥刚一扭头,便见她的男人负手而立,目光宁静而温暖地看着他。

阳光正好,她突然很想吻他。

像是能感知她的想法,男人大步走近,旁若无人般将她拥入怀。

“可想我了?”他低声问。

“嗯,想了。”她回答。

她说:“饿了吧?”

“原本不饿,看见你就饿了。”

这话信息量很大,韩玥红了脸。

婉娘已做好丰富的早餐,有野味炖鸡汤,有野菜烙饼,有清粥小菜,有人间最寻常又最温情的烟火气息。

饭后,婉娘与孙全自然又是来云衍面前跪恩。

云衍语声沉重:“官吏不作为,朝廷有责,此恩受之有愧。”

韩玥这时才问起案子,“肖远可是主谋?”

“你猜到了?”云衍不觉意外,面色可见的沉下去,“这样的案子已经不是第一起了,且是全员参与,麻木冷血到令人发指!”

第350章 :集体无意识

婉娘突然道:“我想起来了,前年,也有马车在那条道上碾死过人。”

云衍看着韩玥,意有所指道:“如你所言,是有一个特殊的女人存在。”

韩玥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简单来说,这是一条由村民到县令之间的‘产业链’。

具体,这得从孰国的基层结构说起。

孰国最小的执法点叫申明亭,在韩玥所了解的各朝各代基本上存在,其作用主要用以张贴榜文。凡境内民人有犯者,书其过,明榜于亭上,使人心知惧而不敢为恶。

在某些朝代,比如明初,各地各乡设立申明亭,由本乡人推举公直老人并报官备案,民间纠纷小事由老人主持,在申明亭调解。调解不能和息的,再向官府起诉。是古代民间调解制度的一种。但是久而久之,逐渐出现种种弊端,其表现是地方官玩忽职守,亭宇不修,善恶不书,剥克老人如贱役;里老也不自尊重,以权谋私,甚至贪图酒食贿赂,公道不昭,贞邪莫辨,妄张威福,颠倒是非,亭宇与职掌败隳等等。

孰国,就是这样的情况,申明亭的权力大到可以初判生死。

于是,这条‘产业链’就出来了。

肖远管辖范围内,有个村叫阳关村,村里有个女人叫凤娘,凤娘生得貌美,早年丧夫,便被肖远盯上,成了自己的地下情人。

阳关村背靠后山,前是官道,常有走南往北的人经过。

凤娘便在肖远的安排下,在路边开了家小酒馆。

小酒馆的营生不言而喻。

这些年来,凡进过小酒馆的外来人,轻则舍财,重则丢命。

小财便自己留着,如遇大财,需要更多人参与时,全村都可齐上阵。

像挑货郎这种,原本只能算是小财。

奈何这挑货郎色胆包天,竟对凤娘起了歹意,于是羊入虎口,被凤娘灌醉后,由村民刘大刘二先扔去后山山路上,再派人守着。

此举叫守株待兔。

守到就是意外之财,没守到就当少了桩事。

结果,就守来了孙全这只肥兔,一举几得,满足了好几个人。

挑货郎所留的货物钱财是阳关村的,除此,那笔五万两的罚银,肖远还可分一笔。

这种事本是万无一失,里长初断,县令复核,就算递到州府,有师爷方坤在,也绝不可能出问题。

偏偏运气到头,遇到晋王晋王妃。

在孙全婉娘面前,案情的事自是不必说太多。

听说梁知州正在来泠水县的路上,接下来,恐还有的忙。

云衍一眼未合,韩玥陪着他回屋,见他眉头就未松开过,便道:“王爷想不通为何那些村民看着分明淳朴善良,为何会参与这等犯罪之事?”

“我着实是想不通,一个人或一群人犯罪,尚可理解,全员犯罪,毫无是非观念…”云衍揉着眉心,“一个国家,若土壤也是坏的,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王爷想多了,”韩玥帮他脱去外衫,“这其实是一起集体无意识犯罪。”

新鲜的词令云衍挑眉,作认真倾听状。

韩玥看着他道:“比如说,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会在大街上大喊大叫、手舞足蹈吗?”

云衍配合着答,“只要他脑子没问题,一般不会。”

“可若遇灯会,或其他重大节日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大喊大叫,又唱又跳?”

“因为是节日,大家高兴?”

韩玥摇摇头,“事实上,看到别人打架,也会有此现象。这和时间,地点,环境没太多关系,只与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