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走到面对面,他倒是先笑:“想到一块去了!京城大集,听说可热闹了。”
桐桐:“……”我难得出门,就想两人玩的!熊孩子又凑上来了。你叫谁陪你不行呀,你哪天来不行呀,非得今儿。
得!那就走吧。逛大集是吧,那就走吧。
大集不在城里,城里带铺子的东西都特别贵,小老百姓就喜欢集市上的,货品多就不说了,便宜呀。
人就这德行出门,手都得袖着,混迹在人群里,谁能知道这是谁。
小皇帝是见着什么都稀罕,许是真冻着了,许是闻着味儿又饿了,看人家卖肉丸子汤的就走不动道儿了,“……这个好吃,尝尝!”
只喝汤怎么行呢?喝的一会子想方便也找不见茅房。
四爷就问说,“有肉饼和柿饼,吃不吃?”
吃!
四爷叫桐桐先跟着小子去坐,又吆喝着叫两边卖这两样的各拿一个来。
小皇帝还问:“你们不吃吗?”
桐桐给屁股下面的板凳往小桌子跟前挪了挪,这才道:“好吃的多着呢,一样尝一点,前面再有吃的,再买吧。”
行!
肉丸汤好香啊,生姜葱末再撒点香菜,点上香油,香气往鼻子里窜。
桐桐心说,这能比宫里的更好?
可小皇帝觉得比宫里的吃着新鲜,还有一股子炭火味儿。
肉饼酥脆,完了再分一个柿子面饼吃,甜香甜香的。
边上还有吃着的人,一边吃一边闲聊。再加上到处搭话的小贩,吆喝的那叫一个热闹。
先是一个卖糖葫芦的扛着一把子糖葫芦站在边上跟卖糖人的搭话,说讨老婆的话。
一个说:“做这个营生赚的真不如去运沙石赚的多……那玩意虽是苦力,可干了就有银子拿。哪里像是这个活计,走街串巷的,一天挣不了几文!就这个,娶哪个呀?哪个也不肯跟。”
卖糖人这个嘴就比较贱了,说人家,“这不愁!朝廷不叫那些姐儿接客了,她们靠啥活呀?还不得找个男人养着。不要钱领回去,别说你养她了,说不定她还能挣钱养你呢?”
周围有那爱开这种玩笑的,就哄笑成一片。
这个说:“以前那个娘们可贵了!别说睡一回了,就是喝杯茶,瞧一眼……那价儿咱一年也挣不来。现在呢?回头领回去,想咋瞧就咋瞧,想咋弄就咋弄?不听话,往死了抽……”
那个就道:“少过嘴瘾!那些娘们富着呢!说不得各个都有杜十娘的百宝箱……”
桐桐慢慢的擦着手指上沾染的油,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没错!这种女子的安置成了一个大问题。
取缔这一行,从根子上是想叫她们被人尊重的。
可一旦脱离了这一行,她们得被万人践踏……那时又当如何?
换种说法吧:对于这些女人而言,只怕要恨死朝廷了。是朝廷剥夺了她们的饭碗,是朝廷叫她们没有了活路。
小皇帝坐在市井之中,听着这些混账话。可怎么办呢?这些也都是子民。
他们许是过过嘴瘾,并不是心里真那么想的。可这也正说明:不读书,很多人真就粗鄙的很。
第238章 万里扶摇(137)一更
年一过完,刑部老尚书盛运告病,然后体面的退了。住到了山上,朝廷建的养老宅邸,颐养天年去了。
他只一个女儿在两江任上,已经做了两任知州了。女婿是个医官,两口子也没分开过,属于丈夫跟着妻子走。妻子在哪里任官,丈夫就在哪里做医官。
桐桐跟这位老大人的交集仅限于细作案,她是督办,刑部的配合度高,完成的很顺利。中间又有黄千蕊这样的官员交接,她跟这位老大人直接的接触倒是真不多。
但是,当时那些细作案,把官员的底子都差不多过了一遍,刑部内部却几乎是没有问题。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大人做官还是有能为的。尚书位置上已经两任了,愣是又坐了几年,年龄到点了,这才退了下来。
做官的,平安着陆,这可是大能耐。
这边他一告老,自己的任命便下来了——刑部尚书。
上任之前,她想去见见这位老尚书,这对掌握刑部的情况是有好处的。
她特地将水师那边捎带来的海鲜干货给收拾了不少,然后就上门了。
京城附近的山上,有驻兵守着,依山而建的别院隐在林间。此时,白雪皑皑之中,也是别有风景的。
秦敏陪着往上走,低声道:“大人,将来您怕是也会住这里,等咱们都老了,到时候我得空了,还上来陪您。”
桐桐就笑,“想住这上面……那可不容易。”
山上确实安静,一户不挨着一户,谁也不干扰谁。半山腰里,一处白墙灰瓦的院落就在眼前了,秦敏敲响了大门,里面有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