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折子的提法没有可指摘的地方,有规划的施政,这个提法虽然没有,但很多方面其实是在做的。比如,路、水利这些的修建,朝廷都是有规划的。
这次正式提出来,涉及到方方面面。也希望当成长效来实施和执行,谁提反对意见做什么?
然后各个衙门就说他们的大的计划,比如说刑部,他们要清理积案,要整理全天下未能侦破的案子,然后抽调人手,专职侦破难破的案件。
比如户部,他们想调整商税,多久调整完,调整的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等等,等等。
先有框架,然后内部完善,之后报上来新阁批。
教育归礼部管,礼部说,他们说对外事务,而后又说推进教育云云。这礼部尚书是后来补上来的,在礼部出了大案子之后,这位礼部尚书依旧事赵迁举荐的,可以说句句都在大方向上。
说完了,柳庄举起了手,“陛下,臣有疑问。”
小皇帝抬手,“爱卿请讲。”
“臣之前上了一道折子,被驳了。”柳庄站起身来,张口就将那道折子背了一遍,“臣不解,臣所思所量,教育的方向也都是朝廷需要的,为何会被驳回来。”
小皇帝就看几位反对的阁臣:问政呢!你们为什么反对,告诉人家呀。对方有权质疑!
曹南院就直言:“一百万两,太多了。”
柳庄点头,“下官知道了,回头列一份更详细的账目,且标明理由。再递折子上来,诸位阁老觉得哪一项可删,那便删了。”
曹南院:“……可行!”说完就看其他人,我没有问题了。
陆玄很直接:“军事学堂不能跟其他的等同,这一点我不会妥协。要么,提高军事学堂的补助,要么,将皇家书院的压下来。”
柳庄皱眉:“这是两回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下官上折子有自己的诉求,军事学堂若是有他们的诉求,他们上折子便是了。都是为朝廷的,为何像是谈判,还得带附加条件?若是如此,您将陛下当什么了?”
陆玄:“……”
金镇北:“……”这话说的,哪里能死人往哪里戳!他只能说,“柳大人说的事,我撤回我的表态。”
柳庄转脸看向常青莲:“常阁老,您呢?您为何反对?”
常青莲慢慢的抬起头来,“我反对,是因为你们操之过急了。”
“常阁老,教育先行,这是祖娘娘的原话!新明初立,老儒遍地,若非新学兴起,哪有新明百余年的兴盛。您说操之过急,何意呢?等缺了人再培养人?其一,您不遵祖娘娘的旨意;其二,您的一个‘操之过急’,说的真好!才还再说,要在一年内完成什么,年内完成什么……这些想完成,需要人!人从哪来?最急之事,您却嫌急?敢问,您是否真与朝廷的意志一致?”
金镇北往后一靠,倒吸一口气:绝杀!
第195章 万里扶摇(94)三更
常青莲皱眉,看向柳庄,两人相互对视,谁也不让谁。
“这件事……”常青莲心里也有她的一本账,“你张口便是一百万两,你可算过,满天下有多少行省。都上京城来读书,这不现实!各省若是都这么开设,以此为例,这该得多少开销。若是没有算清楚这笔账,不是操之过急是什么?”
柳庄皱眉,“常阁老,下官上了折子,您有疑问,为何没有找下官询问呢。若是下官不能答,这属于思虑不周。您直接驳回来,我也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可您并没有找下官问询过,这般大事,只因要面临种种困难,便不执行,这便是您所为么?
您没有问过下官,您怎知下官没有考量过这个问题。折子上没有,那是因为下官只是皇家书院的院正。不在其位,下官不能谋其政。但若要动问,关于教育,关于折子上下官的诉求,下官有几点要说。不知常阁老可否给下官这个机会。”
常青莲看了对方一眼,“请讲。”
“您说的耗费多的事,臣也思量过。一则,这是第一批,需得吸引更多的人试着去走这条路。尤其是出身寒门的学子,金钱上的补贴永远更直观。他们急需改变他们自己的处境,这必然会是首选;
二则,学堂也分等级,一如人才分等级是一样的。像是皇家书院,必然能吸引最好的学生。而各省便次之!现在连先生都不足,收了学生谁教呢?现在考量这个,是否杞人忧天呢?
便是过些年,真到了这一步了,根据他们的各个学堂的能力,而考量给他们的补助,这才是公平合理的。若有其能,多补贴乃是应有之意;若是能力不济,偏还要这一部分,那便不能够了。因此,您以此来反对,才是真不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