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3721)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冯教授只能说:“没经费了。”

“您允许就行,经费我们自己解决!”

啊?

“就是……自己解决的意思。”

“需要个手续,证明咱们需要采买,是吗?”

对!

冯教授问说:“你觉得需要采购多少?”

“八大包,大约四百斤。”

冯教授:“……是不是有点多?”

“绘画……难免失手!最后能成画三五副……七八副已经是侥幸了!其他的肯定就损毁了……跟废纸一样,该处理就处理了!难免有折损。”

冯教授:“………………”所以,你采购四百斤,只打算留七八个尺幅作画,剩下的要去变现,是吗?

什么折损,你这折损不就是拿去换钱的意思么?

她‘啪’一下挂了电话:不务正业!

桐桐把电话再打过去,苦哈哈的:“老师,我们都这个岁数了,不好意思拿家里的补贴了!而且,颜料太贵了!补贴的压根就不够买颜料。”

冯教授:“……”这也是实情!怎么办呢?为了买颜料,自力更生而已!

她说:“那……采购一千斤吧!”出了事我顶着!

第1774章 岁月长河(105)一更

一千斤?

好的!那就一千斤。

这一千斤, 怎么运?

单开货运,走车皮的话,有个问题,那就是咱这货自己拿挺重的, 但要是走车皮又太少, 一个车厢走凑不出来,必须给人拼。但咱也不知道这个车皮会带什么, 真要是装一车皮的鱼干或是腌鱼, 那完了,光是味道就处理不了。

那就只能跟服装厂拼单, 跟人家合在一起, 一起运。但这得看人家的货是啥时候起运!他们是下订单, 对方过一段时间发货,还是怎么着?要是登上三个月再发货,那自家不能等呀, 毕竟咱这是赊账,欠着人家的款项呢!得尽快出货之后,给人家把款打回去。

一问于青莲,于青莲说至少得一个月后才能发货。

桐桐:“…………”那这就不行了。

自家这一行二十四个人, 加上两个老师, 一共二十六个人。

一千除以二十六,相当于每个人需要多负重大约是三十八斤半!加上一个得一个包来装这些丝绸,这打旅行包的重量,加起来也就是四十斤左右。

四十斤……说实话, 上学以前都参加工作了, 都是干了几年活的成年人,多增加四十斤真的扛不动吗?

只要能提前上火车, 不跟人拥挤,这就可以了!进车站以前可以找车给运到,到了火车站需要每个人多带一个包上火车。上了火车就行了,提前发电报告知四爷车次,四爷会安排人来接货的,便是不能用厂里的货车,有两三个脚蹬三轮,也能给运回去。

那咱就背吧,背回去!

兴趣小组只有八个人,桐桐回去就找张桥和谭红两个老师,话是这么说的:“……我们这个兴趣小组是临时决定的,想请两位老师做指导老师。”

张桥:“…………”一千斤?

这么大的量,还自筹经费?学校只下个采买的决定,发个电报证明有这么一码子事。人家也不管你们是谁出钱,用的是不是经费。

但是要是有熟人,有学校这照片,别说一千斤货,就是一万斤货都能赊出来。

然后呢?真作画,我咋那么不信呢?你这一千斤怎么合法合理的销出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吧。

带回去容易,然后呢?

谭红其实还没想到这些还有作画以外的用途,还问说:“这些……带回去存哪?”受潮?被老鼠啃?这不就糟蹋了?

学校哪里还有库房放这些,放了谁看管,受损了算谁的?

张桥在桌下踢了踢谭红的脚:我的大姐呀,你怎么这么老实呢?

谭红愣了一下,看张桥张老师:“……”咋了?我哪里说错了?是真的很麻烦!有需要了零星买点就好,这么大笔的采买,真的不合适。

张桥没法挑明,只问桐桐:“谭老师说的有道理……”留在手里的时间长了,怎么办?能安全的出手吗?

桐桐看向谭红,然后就一脸认同:“所以说,我把事情办坏了,听那位于大姐说能赊欠,我就想着机会难得,咱多买点,先告诉人家了!谭老师一说,我也觉得想的不周全。

所以,我想着……这不是大运动结束之后,好些单位的旗帜、横幅都得换嘛!眼看就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表彰青年,那不都得佩戴大红花嘛!

我是这么想的,我拿着丝绸去各个单位兑换一下!书店能跟他们置换画纸,文具厂咱能兑换常用的文具和颜料……就是书店,也能给图书馆添置图书。置换资源,使其合理利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