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拿着无力当借口,字体慢慢变化嘛,总得掩盖过去。
这金家有俩儿子,大儿子叫金达,看送出去的礼,今年七月,他才过了四十岁生日。
而大太太史氏,其兄任宛平县尉一职,乃是从七品官员。
这夫妻二人生育两子一女,长子叫金铮,今年十九了,过了童生试,没有考中秀才。但大太太为长子娶了翰林院侍诏的女儿张氏,这个翰林院侍诏不是什么大官,九品文官而已,但确实是官宦人家。
次子金钟十六了,在家中行三,也是过了童生试,没有考中秀才。大太太为他娶了钦天监博士的女儿,也是九品文官之家。
还有一女,名金钥。腊月便整十五,女子及笄年。
家中能科举,至少不是商户人家。
账本上会出现一些管事的名字,什么鹿山管事,什么药山管事,不难看出,金家不经商,但是却有山林养鹿种药,这应该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鹿茸之类,这可都是昂贵的药材。
桐桐点了点一些药行和药铺的名号,心中更有数了,必就是如此了。
柳妈妈之前曾说过,大老爷跟管事对账,说二老爷得知四哥儿无大碍,往山里盯着去了。
基本可以判断出,家里这些进出药材的事,都归大老爷管。但是种植看管这些具体的事务,都是二老爷在操持。
看二房的子女也能判断出,二老爷一半的时间在山里。
二老爷叫金迩,三十八了。娶曹氏为妻,而曹氏出身商户,家中做的是南北通货的药材买卖。
两人生两子,长子金锐,十七,在家中行二。娶妻小曹氏,乃是曹氏的亲侄女。
次子叫金镇,今年十四,兄弟排序行四。
二房还有一女金玲,也已经十五了,但不是嫡出。她生母是何姨娘,是曹氏亲自从庄户人家里挑选的,常年住在山里的别庄里。为的是照顾二老爷。
生下金玲之后,曹氏将金玲抱回来抚养,这就是府里的二姑娘。
不过叫桐桐觉得奇怪的是,这里面没有老太太的娘家。
柳妈妈坐在边上,耐心的给解惑:“……老太太姓蒋,原是西宁老太妃的婢女……”
桐桐和四爷都愣了一下,看向柳妈妈:“西宁……郡王?”
是!
四爷:“……”这是什么意思?他问说,“西宁郡王是否姓金?”
“正是!”柳妈妈一脸的与有荣焉:“咱们早年与郡王家连过宗,老几辈子的事了。老太爷在世时,家中有了起色。老太爷在山中采药,偶尔碰到一将死的老虎,得了虎皮,又得了一支好参,想着家业要兴,没有依仗怎么好?
彼时,听闻新册封的开国勋贵西宁郡王乃是连过宗的宗亲,便求了去。西宁郡王见老太爷赤诚,便好生款待。老亲前去,王妃也召见了。老太爷不求别的,只求王妃给指一门亲事,不要小家女,能得王妃身边一婢便感恩戴德。
于是,王妃便把身边人指给了老太爷,之后,金家果然便兴盛起来,也就四十年的工夫,金家富甲一方。”
四爷:“……”这是不是太巧了。
桐桐的手开始不安的动着,为什么四爷一听西宁郡王,就知道姓金呢?
因为东南西北中,对应的是五行。
木:东方,青龙;
火:南方,朱雀;
金:西方,白虎;
水:北方,玄武。
土:中位,黄麟。
如果真是两人猜测的那样,那依照北静王姓水来推测,西宁王便很大可能是姓金的,这是与五行对应的。
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东南西北,平安宁静!
如果再加上一个忠顺王爷——忠(中)!忠就要顺,顺了你就忠了。
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
桐桐又重新返回去,翻到史县尉家:“这个史家?”
“原是保龄侯府的旁支。”
桐桐:“…………”她看四爷:你明白了吗?
四爷朝后一靠,这是曹公笔下的红楼吗?
是!也不是!
至少西宁郡王……曹公就提了一笔,再没有了。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贾家是一门双国公,可史家只是侯爵,王家祖上也不过是县伯,薛家皇商而已。
他们跟四王有瓜葛吗?有!
就像是贾家拒绝不了南安太妃,后来,贾家跟史家其实也走远了。
书上写南安太妃要见贾家的女孩,但是贾母推辞了。后来推辞不过,才叫见了。但南安太妃见到史湘云的时候却说: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
如果不是亲近的,不是常能见到的人,是不会这么说话的。
所以,这内里的亲疏远近,可不好说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