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丫头婆子一并的笑,果然就抱了匣子来:“老奴查了,真就这一个。”
桐桐便将匣子打开,打赏之后,又散了些散碎钱给院子里伺候的,而后将钱匣子交给碧桃:“好丫头,收好!咱往后可就指着这个过日子了。俭省着用!”
碧桃老实,不知这是玩笑。
四爷翻书,笑道:“你们奶奶逗你呢!她催着我,叫我快好起来,成家立业了,就该想法子养家糊口了。”
这一说养家糊口,桐桐想起来了,“秀才公有廪米、火膏,足以养家了。”
“只恐廪米微薄,叫奶奶受委屈。”
两人隔着屏风相互打趣,一扫昔日阴霾。
大太太的丫头回去一边笑一边禀报:“四奶奶当真是好性情,连哥儿都活泛了起来。这才几日,便好成一个人似得……”
“莫要说嘴!”大太太数着佛豆,叮嘱说:“明日给四哥儿院送月例银,把这数月来未曾给的都补上。”另外,“秀才公可免税,家中早该多给一份月例银了!取银一百两,添上。”
丫头低头,不敢言语:今日是自己多嘴之过!
第1063章 红宇琼楼(5)一更
桐桐靠在炕头上,看着眼前这个说话咯嘣脆的姑娘:“……我们太太说,前些日子,镇四爷身上不好,只顾着求医问药了,竟是忘了早前的月例银子,而今想起来了,一并送了过来……
又有奶奶新来,干脆连奶奶的一并捎带了过来。镇四爷有功名,这是合家的荣耀。等身子康健了,必是要出门会朋见友,便让奴婢送百两银票请四奶奶收着。”
说着,看了身边的小丫头一眼,“请奶奶查验。”
柳妈妈看了这丫头一眼,低声跟四奶奶道:“这是大太太身边的芙蓉。”只是这话听着,又是补月例,又是给出门应酬的银钱,怕是哪句话说的不合适,传到大太太耳中了。
她抬眼看四奶奶,就见四奶奶就这么靠着,一直笑着听着,这会子指了碧桃:“还不去交接了去。”
碧桃过去交接了。
桐桐这才笑道:“劳烦你替我谢大伯母体恤。虽说人在病中,却不可借此推辞礼仪。我这正愁着呢,这几日才听闻,大嫂子的好日子在十月,三嫂子的好日子在十一月,紧跟着是大姐姐及笄。虽说一家子兄弟姐妹,不计较多寡。可心意不表,我们夫妻心中难安。
大伯母操持中馈,我们这一病,婆母照管饮食,可请医问药,却多劳大伯母。身为子侄若说致谢的话,恐伤至亲之心。长辈如此体恤,晚辈感念在心。等身子好,再去给大伯母磕头请安。”
芙蓉忙福身应承,慢慢的退出去了。
一出去就拍着胸口:这是个真奶奶!
她回去复命,站在炕边原话回复了。
大太太慢慢吃着饭,对面坐着个鹅蛋脸的姑娘,炕边上大奶奶和三奶奶侍奉着,盛汤夹菜,规矩严整。
三奶奶刘氏垂眸敛目给盛汤,勺子碰到了碗口,发出些声响。大太太便放下了筷子,三奶奶手抖了一下,汤撒了。
大奶奶赶紧接了手,叫丫头将撒出来的汤用帕子擦了,这才把汤碗放在了婆婆面前。
大太太没动汤,只颔首道:“是大家子做派。拨一斤燕窝半斤冰糖过去,冬日干燥,给四奶奶滋补。”
“是!”
“……原不过是四哥儿……镇四爷跟四奶奶说笑罢了,竟是叫人听了去,大奶奶难免多心。又是补了月例,又是补贴了银两。”好似四奶奶提秀才廪米和免税,就是要朝家里要银子似得,“这一送来,这要是面皮嫩的新嫁娘,早臊了。
咱们这四奶奶,竟是不惊不怒,跟大太太说起了她的难处。家中需要应酬往来,这不能马虎。又说起了大太太的好处,竟是句句贴心。大太太便着人送了燕窝冰糖,这事便过去了。”
老太太打着盹听着,而后跟柳妈妈摆手:“不必事事报我!不聋不哑,不做家翁。你只管听你们四奶奶吩咐便是了。”
是!
桐桐跟婆婆要二房人情来往的礼簿,这不是家中的公账,只是二房的私账:“……咱们秀才公的同窗友人也总有人情往来,他竟未曾留账目,这可叫我如何?只能讨了家里的私账,将其摘录下来,莫要失礼于人才是。”
二太太曹氏觉得很是,成家了,自然是要自己交际的,“我这就叫人给你送来。”
桐桐笑着应了,把礼簿搞懂,这一家的情况基本就摸清楚了。
等礼簿搬来了,四爷叫人挪开屏风,他坐过来,跟桐桐面对面的坐着,一个人说,一个人记。
四爷最近常翻书,看原身看过的书,书上有笔记,他在熟悉对方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