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1722)

作者:林木儿 阅读记录

张平忙坐起身来:“竟是这般大恩?”

四爷:“……”看!不侍秦是态度,有恩于他就又另当别论。之后便是与秦有瓜葛,此亦乃逼不得已!

他连连摆手,“说甚恩不恩的!长公主一喜甘罗,二喜张良。此皆乃天纵之才!”

夸张良亦可为上卿。

张平:“……”这到底是要办多大的事?我儿走了一路,都在长公主的视线当中。若真出个意外,要了小命,当如何?

给恩若不拿,那便为威了!因而,乖顺些,此亦为不得以之举。

他就摇头:“长公主抬爱!只是劣子在项地,能如何?”

“若是公子能劝说项燕往旧越国之地,此乃大功一件。”

张平:“……”越国沿海,与齐楚毗邻。

当日,越国亦为大国,后被楚所败了。越王无疆还未有继承人便身亡,于是,越国大乱。宗室子弟尽皆自立为王,越国分崩离析。

楚国疆域扩张,越国旧地余越国余孽小部,于沿海一狭窄区域内生存。

文渊君之意,项燕若是率部去越地,此对项燕有利!因为项地为国中国,四面皆敌,不得喘息。而越地则不同,可攻齐,可攻楚,退还有海岛,当真是进可攻退可守之地。

如此,项燕无拒绝之理由。

而秦国呢,不仅可以使楚国暂少了一部分扛秦主力,有助于拿下楚国;更可以用项燕去与越国旧部一争一斗,彼此消耗。

四爷看着张平笑:“……”越国与齐毗邻,海船常来往。越国旧部之粮草皆由我安排的商人供给。

我用越国旧部灭项燕,而后册封越国旧部便是了!

第817章 秦时风韵(144)三更

信送至张良手中时,楚王的使臣正好来了项地,找项燕招降。

“柱国!柱国。”使臣道:“大王日日悔恨,中了秦国的奸计,不该听信姓之谗言,误会了柱国呐。”

项燕眯眼,此事当慎重。

正不知如何应答,儿子项伯推门而入,一见使臣便怒目而视:“大敌当前,方才念及我父之勇?楚王当真好算计,以我父阻秦军,不论输赢,皆两败俱伤。于秦不利,于我项氏不利,唯独利楚!内忧外患相互碰撞,尽可消弭,可对?”

“这……这……臣不敢言无此打算,然此正可以正项氏名誉。”

“名誉重亦或是性命重?”项伯对着使臣抽出佩剑:“父亲,不若斩此獠……”

使臣一愣,顿时吓的腿软,转身就朝外跑:“不得无礼!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项氏出身显贵,子弟何以粗鄙若此。”

人跑了,项伯持剑哈哈大笑,极尽鄙薄。

项燕呵斥:“休得如此!”说完,又喊人:“留住使臣!”而后又大声致歉:“小儿无礼,使臣勿怪。”

那使臣这才不跑了,只站于原地作揖。

项燕摆手,安排人将使臣带了下去,这才严厉的看项伯:“怎如此莽撞?!”

项伯忙正色:“父亲,此乃楚王算计,您万万不可当真!他不信您,下手剿杀从不留情。而今,大敌当前,想用我项氏子弟之性命保他……父王,若为名声,又如何对得起父老。”

项燕摆手:“秦灭楚,早晚之事!若不从楚,秦终是要灭项!”

“父亲!”项伯走到舆图前,指着沿海一带:“此乃越国旧地,楚国数次平叛不得。您知此地之境况,屈景昭姓平叛之心不诚,这才致使越地有越国旧部留存至今。既然如此,我项国为何不南迁移,彻底占据越地。

而后以此为据点,东可取齐,西可连西南夷,北可攻楚地,南可入海,海岛亦有民居。正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此地,能使我项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楚国,若秦国可册封姓封地,儿子以为此姓抵抗之心亦不诚。楚国将灭,项国不能因此而陪葬。”

项燕看了看儿子:“你一莽夫,如何能有此见识?”

项伯也不恼,“儿有一友人,张良,乃是韩国丞相张平之子。”

哦!他呀!小小年纪有此见识,到底是出身不凡,见识亦不凡。

于是,项燕奉张良为座上宾。

张良忙推辞:“家父病重,催着回韩。不能久留于楚,还请见谅。”

项燕试探道:“某钦佩丞相,不肯侍秦。”

“是!父亲之誓言,我张氏子子孙孙,皆不侍秦。”

项燕放心了,此并非受秦指使。

于是,张良回韩郡。而项燕答应了使臣,假意答应招降,如此,行军才能通畅。

楚王不解项燕为何要往南而行,秦自北而来,你此行与秦军渐行渐远,是何缘由?

项燕回复:臣怀疑秦会分兵围剿。齐与秦沆瀣一气,若借道而行,当如何?臣经年不见南地之境况,需得巡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