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为和顾宴清则在背后用嘴型学沈怀谦。
“我家夫人说…”
“切!有夫人了不起啊!”
片刻,伙计端来一盏清茶,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卫浔接过茶盏,轻抿一口,赞道:“好茶!此茶清香淡雅,与这环境相得益彰。”
接话的是顾宴清,“回王爷,此茶叫‘竹叶青’,是家父亲手炒制,若王爷喜欢,草民回头给王爷送些去。”
卫浔手一顿,挑眼看向他。
“令尊喜茶?”
顾宴清说:“家父喜品茶,更喜炒制和调配,他常说,茶品如人品。”
卫浔闻言,笑了笑。
“你是想说,令尊如这茶一样,清雅淡泊?”
顾宴清起身跪地,“请王爷明鉴,为家父主持公道。”
卫浔闭眼,无语地叹了口气。
刚刚看到顾宴清,他就知道今日这顿饭,注定要吃的不清静。
不是,非得今日吗?
非得在他最开心的日子里扫兴吗?
怎么都和小黑子一样讨厌啊!
方可为和沈怀谦也跟着跪下,齐声。
“请王爷明鉴!”
方可为道:“顾大人为人清廉,刚正不阿,绝不会做出那些龌龊之事。”
沈怀谦迟疑了下,则是道:“我家夫人说了,她敬重顾大人,亦相信顾大人,若王爷肯帮忙,她愿意奉上菊花酒的独家配方。”
卫浔眼睛一下睁开,“还得本王自己酿啊!”
沈怀谦愣了下,“只要王爷一句话,要多少有多少,不劳王爷费心。”
卫浔嘟嘟嚷嚷:“这还差不多,本王最怕麻烦了。回去告诉少夫人,光菊花酒还不行,凡有新品,本王都要第一个尝。”
沈怀谦像哄小孩子似的,“那是自然,新酒,新菜,新茶点,都得王爷品鉴了才算。”
卫浔心里这才稍稍舒服了些,瞥了顾宴清一眼。
“都起来吧,本王会试着提一提,但能不能行,不敢保证。”
话落,他自嘲一笑:“你们都是聪明人,本王什么实力,你们该是知晓的。”
顾宴清忙道:“王爷肯帮忙,草民全家感激不尽!”
卫浔又说:“还有,需要花银子的话,自己想办法。”
顾宴清怔了怔。
沈怀谦又接话说:“我家夫人说了,没问题!”
顾宴清和方可为诧异地看着他。
方可为疯狂用眼神暗示——这种大话不好乱说的啊!
沈怀谦没理他们。
他又何尝不意外呢?
只是无意间在姚珍珠面前提起顾诚大人的事,她便许下了这样的承诺。
这里面,有多少是因他的面子不好说。
但有一点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只要他不作,他们相处就特别的和谐。
当然,同住一屋是不可能的。
她每日忙的,连看他一眼的时间都没有。
可他觉得,就是不一样…也许,变的只是自己的心态而已。
什么都不求,反而更容易得到。
卫浔忍无可忍:“什么都是你家夫人说了算,要你何用?”
沈怀谦很坦荡:“草民负责传话呀…嘿嘿嘿,草民什么实力,想必王爷也是知晓的。”
卫浔哈哈大笑,手指点点他。
“你呀你,还真是…不错!人就得这样,心态好命才好!”
沈怀谦深以为然地直点头。
卫浔侧身,对姜南说了两句。
姜南欲言又止。
卫浔瞪他,“敢废话,把你舌头割下来炖了!”
第134章 江都回信
沈怀谦几人被卫浔这一嗓子吓得均是一颤。
但让他们佩服的是,姜南居然翻了个白眼。
倒也没顶嘴,黑着脸就走了。
传闻贤亲王至今未娶妻妾,无儿无女…还传闻,此的好像似乎好男风?
几人默默交换着眼神。
便听卫浔幽幽轻叹:“什么传闻都听,只会瞎了耳朵,你们说是吧?”
…
太守府。
霍汉林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的茶盏早已凉透,却浑然不觉。
他近日被程幼娘弄得心神不宁,每次去见她,她不是闭目诵经,便是神神叨叨地念叨着‘菩萨显灵,大慈大悲’之类的话。
还威胁他,若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安抚好那些冤魂将她们送走的话,霍家必遭天谴。
可要开坛作法,大张旗鼓,让他日日跟着忏悔…
这不荒唐吗?!
“大人,十四姨娘请您过去。”
正当霍汉林烦躁不安时,管家进来,低声禀报。
霍汉林冷哼一声。
真是讽刺。
之前,他每次去,她都如老鼠见到猫似的恐惧害怕。
现在倒好,日日催着他去。
霍汉林眼里浮上厉色,“她还说了什么?”
管家犹豫片刻,低声道:“十四姨娘说,她快压不住那些冤魂怨气,菩萨也催得紧,唯恐激怒了菩萨,当真谴责下来…”